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Cash for Trash

Some skeptics are calling Henry Paulson’s $700 billion rescue plan for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cash for trash.” Others are calling the proposed legislation the Authorization for Use of Financial Force, after the Authorization for Use of Military Force, the infamous bill that gave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he green light to invade Iraq.

There’s justice in the gibes. Everyone agrees that something major must be done. But Mr. Paulson is demanding extraordinary power for himself — and for his successor — to deploy taxpayers’ money on behalf of a plan that, as far as I can see, doesn’t make sense.

Some are saying that we should simply trust Mr. Paulson, because he’s a smart guy who knows what he’s doing. But that’s only half true: he is a smart guy, but what, exactly, in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st year and a half — a period during which Mr. Paulson repeatedly declared the financial crisis “contained,” and then offered a series of unsuccessful fixes — justifies the belief that he knows what he’s doing? He’s making it up as he goes along, just like the rest of us.

So let’s try to think this through for ourselves. I have a four-step view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1. The bursting of the housing bubble has led to a surge in defaults and foreclosures, which in turn has led to a plunge in the prices of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 assets whose value ultimately comes from mortgage payments.

2. These financial losses have left man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too little capital — too few assets compared with their debt. This problem is especially severe because everyone took on so much debt during the bubble years.

3. Becau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too little capital relative to their debt, they haven’t been able or willing to provide the credit the economy needs.

4.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been trying to pay down their debt by selling assets, including those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but this drives asset prices down and makes their financial position even worse. This vicious circle is what some call the “paradox of deleveraging.”

The Paulson plan calls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o buy up $700 billion worth of troubled assets, mainly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How does this resolve the crisis?

Well, it might — might — break the vicious circle of deleveraging, step 4 in my capsule description. Even that isn’t clear: the prices of many assets, not just those the Treasury proposes to buy, are under pressure. And even if the vicious circle is limited, the financial system will still be crippled by inadequate capital.

Or rather, it will be crippled by inadequate capital unles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ugely overpays for the assets it buys, giving financial firms — and their stockholders and executives — a giant windfall at taxpayer expense. Did I mention that I’m not happy with this plan?

The logic of the crisis seems to call for an intervention, not at step 4, but at step 2: the financial system needs more capital. And if the government is going to provide capital to financial firms, it should get what people who provide capital are entitled to — a share in ownership, so that all the gains if the rescue plan works don’t go to the people who made the mess in the first place.

That’s what happened in the savings and loan crisis: the feds took over ownership of the bad banks, not just their bad assets. It’s also what happened with Fannie and Freddie. (And by the way, that rescue has done what it was supposed to. Mortgage interest rates have come down sharply since the federal takeover.)

But Mr. Paulson insists that he wants a “clean” plan. “Clean,” in this context, means a taxpayer-financed bailout with no strings attached — no quid pro quo on the part of those being bailed out.

Published: September 21, 2008


Why is that a good thing? Add to this the fact that Mr. Paulson is also demanding dictatorial authority, plus immunity from review “by any court of law or any administrative agency,” and this adds up to an unacceptable proposal.

I’m aware that Congress is under enormous pressure to agree to the Paulson plan in the next few days, with at most a few modifications that make it slightly less bad. Basically, after having spent a year and a half telling everyone that things were under control,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says that the sky is falling, and that to save the world we have to do exactly what it says now now now.

But I’d urge Congress to pause for a minute, take a deep breath, and try to seriously rework the structure of the plan, making it a plan that addresses the real problem. Don’t let yourself be railroaded — if this plan goes through in anything like its current form, we’ll all be very sorry in the not-too-distant future.

美國農民也有用三聚氰胺做飼料

本 港 奶 品 源 頭 惹 憂 慮   維 記 用 大 陸 奶   部 份 維 他 奶 中 國 製 造




維 他 奶 有 部 份 產 品 在 深 圳 及 上 海 生 產 。

港 人 對 內 地 奶 類 產 品 存 在 高 度 戒 心 , 但 就 算 全 面 罷 吃 罷 買 , 也 未 必 能 完 全 消 除 憂 慮 。 本 港 多 個 奶 類 品 牌 產 品 在 內 地 製 造 或 使 用 內 地 原 材 料 , 包 括 紅 色 紙 盒 裝 的 維 記 鮮 奶 , 維 他 奶 也 有 部 份 產 品 在 內 地 製 造 。 有 學 者 更 指 內 地 農 民 濫 用 三 聚 氰 胺 , 大 豆 及 肉 類 產 品 也 可 能 受 污 染 。
維 記 發 言 人 表 示 , 盒 裝 維 記 鮮 奶 的 「 生 奶 」 來 自 惠 州 及 廣 州 的 多 個 牧 場 , 再 運 到 香 港 高 溫 消 毒 及 包 裝 。 發 言 人 引 述 廣 東 省 當 局 稱 , 當 地 出 口 的 鮮 牛 奶 合 乎 安 全 標 準 。 維 記 的 高 鈣 低 脂 奶 、 雪 糕 及 雪 條 則 在 香 港 製 造 , 有 關 奶 粉 源 自 澳 洲 及 新 西 蘭 , 已 附 不 含 三 聚 氰 胺 的 衞 生 證 明 。 港 九 藥 房 總 商 會 理 事 長 劉 愛 國 指 , 產 自 內 地 的 本 港 奶 粉 品 牌 主 要 為 雀 巢 、 三 花 及 克 寧 。

三 聚 氰 胺 或 已 污 染 環 境
中 文 大 學 生 化 系 副 教 授 陳 竟 明 指 出 , 五 十 年 代 科 學 界 誤 以 為 三 聚 氰 胺 可 促 進 蛋 白 質 生 長 , 內 地 農 民 也 半 信 半 疑 下 把 此 物 質 混 進 化 肥 、 殺 蟲 農 藥 , 用 來 種 植 小 麥 、 大 豆 等 標 榜 蛋 白 質 豐 富 的 農 作 物 , 以 及 餵 飼 生 畜 , 長 期 廣 泛 濫 用 引 致 污 染 環 境 。 他 舉 例 指 , 加 拿 大 有 研 究 發 現 患 上 腎 結 石 的 貓 狗 均 曾 進 食 中 國 製 的 飼 料 , 07 年 更 爆 出 美 國 寵 物 飼 料 中 的 中 國 製 麪 筋 含 三 聚 氰 胺 。 此 物 質 可 能 已 廣 泛 「 滲 透 」 多 種 食 品 , 包 括 豆 奶 及 肉 類 產 品 。
他 又 分 析 稱 , 國 家 質 檢 總 局 驗 出 三 鹿 牌 奶 粉 的 三 聚 氰 胺 含 量 , 遠 高 於 蒙 牛 及 伊 利 等 品 牌 , 估 計 前 者 有 人 蓄 意 在 奶 粉 「 加 料 」 , 後 兩 者 可 能 與 環 境 污 染 有 關 。
城 市 大 學 生 物 及 化 學 系 副 教 授 林 漢 華 指 出 , 三 聚 氰 胺 曾 於 多 年 前 用 作 牛 隻 飼 料 , 「 以 為 啲 牛 食 咗 會 長 肉 」 , 其 實 此 物 質 沒 有 殺 蟲 或 促 進 動 植 物 生 長 的 功 效 。 市 面 每 公 斤 三 聚 氰 聚 只 售 百 多 元 , 不 法 分 子 輕 易 大 量 購 入 。


美 國 雅 培 澄 清 產 地 來 源
維 他 奶 發 言 人 指 出 , 公 司 大 部 份 產 品 為 本 地 製 造 , 小 部 份 在 深 圳 及 上 海 生 產 ; 原 材 料 則 來 自 世 界 各 地 , 其 中 大 部 份 奶 類 材 料 來 自 澳 洲 及 新 西 蘭 。 發 言 人 不 肯 正 面 回 應 有 否 原 材 料 來 自 內 地 及 曾 否 監 測 產 品 的 三 聚 氰 胺 水 平 , 只 強 調 嚴 格 監 控 產 品 質 素 。
對 於 保 兒 加 營 素 的 製 造 商 Arla 在 內 地 與 蒙 牛 合 資 的 工 廠 停 產 , 美 國 雅 培 發 言 人 昨 澄 清 , 本 港 有 售 的 保 兒 加 營 素 在 丹 麥 製 造 , 皇 牌 恩 高 健 則 在 新 西 蘭 製 造 。 發 言 人 又 強 調 , 該 品 牌 所 有 產 品 及 原 材 料 均 非 來 自 內 地 。 該 公 司 的 本 地 奶 粉 供 應 仍 然 充 裕 , 定 單 沒 有 不 尋 常 升 幅 , 但 已 作 好 準 備 應 付 市 場 需 求

昨天無線新聞透視話,原來五十年代,美國農民都有用三聚氰胺做飼料,想增加蛋白質. 估唔到佢地都咁無知

戒奶!!!,不是因為三聚氰胺

作者簡介
蒂埃里.蘇卡(Thierry Souccar


法國知名科學線記者,《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周刊
「健康新知」專欄主編,長期為《科學與未來》(Sciences et Avenir)月刊

撰述與健康和營養議題相關的論文,也是「美國營養學院」的會員之一。


《牛奶,謊言與內幕》推薦序二:是時候打破牛奶神話了!



/ 王宥驊(本文作者為自然醫學博士)


長期以來牛奶廠商結合了西方醫學以及媒體,創造出了牛奶神話。

他們找來了明星和名人來代言,每個人的唇上都長了白亮亮的牛奶鬍子。

彷彿是害怕世人不知道牛奶是萬靈丹,提醒大家喝了可以治百病。


姑且不談牛奶商人荷包滿滿,明星名人各個因為高額的代言費笑不攏嘴;

西方醫學人士更因為病人喝了牛奶而使身體更加糟糕,

看診開藥更是使他們的收入暴增。然而背後的真相到底有誰知道了呢?

大眾的病苦又有誰真正去了解問題的根源了呢?


牛奶是給牛喝的。

這在自然醫學內已經是國民生活需知般穩固,如鋼鐵般堅硬的法則。

簡單來說,牛奶裡面的蛋白質跟養分都是專門為了使小牛成長而設計,

跟人類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因此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對這些不適合人體的蛋白質

產生過敏的現象,例如:鼻塞、腹瀉、紅疹等等。



牛奶裡面也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荷爾蒙、抗生素、感染源及化學藥劑等,

喝多了容易提高婦科問題發生機率,也會增加身體毒素的累積。


牛奶因為是產酸性的食物,也因此身體為了中和由蛋白質所產生的酸性,

必須損耗身體裡面的鈣質,最後導致骨質疏鬆的問題。

過多的乳製品攝取會讓身體變成酸性,而酸性體質是形成所有疾病和問題的基礎,

更會造成身體排毒的問題。比較輕微的會有過敏症狀,嚴重的,

則會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傳染疾病、糖尿病,還有腫瘤的形成。


東方人因為體質的不同,乳糖不耐症的比例比白種人高出很多,

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有這樣的問題。

(人類斷奶後沒有辦法分解乳糖更是人體不需要攝取奶類的鐵證!)

基本上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一喝牛奶就會過敏而且腹瀉,

牛奶裡面即使有再豐富的鈣質也都付諸流水了,又怎麼會補充到身子裡呢?


如果喝牛奶可以補充到鈣質的話,試問為什麼美國、英國、瑞典、芬蘭這些

在全世界消耗牛奶最多的國家,卻也同時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國家呢?


人體吸收鈣質的過程是很複雜的,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有力的證據指出喝牛奶能真正補充到鈣質。

但真正要補充到鈣質還有很多方法:

像是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綠色葉菜、魚類、豆類,

適當的運動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的問題。


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關於牛奶的謊言了,

然而事實的真相卻一直被那些既得利益者

想盡辦法瞞天過海,為的只是讓自己銀行存款尾數多加幾個零。

更可悲的是號稱為人民健康把關的西醫們也從來沒有真正思考過關於

牛奶的來龍去脈,只是盲目地崇拜著先人錯誤的結果。

趙耀華﹕金融海嘯與美式官商勾結

明報專訊】對美國金融海嘯成因的討論,金融業過度放任、投資銀行家的收入取決於公司短期表現、貨幣政策過於寬鬆,這些原因坊間已有不少討論,在這裏我想討論一個比較少人提及的原因,那就是商業利益對政府的巨大影響。

這首先表現在官員的任命上面,美國政府往往從商界中選拔官員,這些人才又經常游走於官場與商場之間,甚少受到監管。現任財政部長保爾森和克林頓時期的財政 部長魯賓(Robert Rubin)——1998年處理金融危機的救市三雄中的一個——在上任前都是投資銀行高盛的領軍人物。這種任命制度的好處是用人唯才,害處則是任命官員本 能地傾向於維護自己原來界別的利益,甚至出現有意的利益輸送。

保爾森救市舉措令人嘆為觀止

保爾森在2006年才離開高盛,親身經歷金融海嘯成長的他,應該知道弊端所在,但由於他又是金融海嘯的始作俑者之一,很難要求今天的他打倒昨天的他。保爾 森向國會提出的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中,對同時如何加強管制,以及對銀行家的缺德行為作出懲罰,就隻字不提。他不但要求在實際執行任務中有絕對的權利, 而且同時要求在事後有不受法院和行政機關追究的特權,這種要求出自民主國家公僕之口,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魯賓的經歷也是可圈可點。美國自1980年代起便逐步解除對金融業的管制, 1999年魯賓游說國會通過的「金融現代化」法案,則更影響深遠。這個法案取消了1930年代便建立起來的防火牆,從此商業銀行可同時經營投資銀行的業 務,讓尾大不掉的超級金融機構得以產生;法案又規定同一機構的不同業務歸不同的監管機關監管,造成漏洞,埋下了金融海嘯的伏筆。但更有趣的是,當法案通過 之後一個星期,花旗集團(Citigroup)便宣布委任魯賓加盟,成為該集團最高三巨頭之一。

不要以為花旗集團僅僅是這個法案的眾多受益者之一,法案對它的宏圖偉業可說至關重要。花旗集團作為1930年代大蕭條之後最大型的金融機構,法案通過前不 久才由花旗公司(Citicorp)與旅行者集團(Travelers Group)合併而成,但是由於兩者業務不同,合併存在灰色地帶,僅僅因獲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有期限的特許才得以進行。「金融現代化」法案通過了,它們 的合併地位才真正有保障。

魯賓一面游說通過法案,另一面談判加盟花旗集團,卻不牴觸任何法規守則,可見美國對離職官員的規管寬鬆到何等程度(香港的前高官梁展文先生可謂生不逢地)。這裏無意指摘魯賓利益輸送,但是既然美國標榜資本主義是建基在人性是自私的假設上面,那麼就應該有防止利益輸送的機制,而不應假設官員會自律。

商業利益對政府影響無處不在

在美國競選公職需要大量的經費,工商界無不通過政治捐獻來影響政府政策。在這次總統選舉中, 奧巴馬就得到來自金融界的捐款2250萬美元,麥凱恩則得到1960萬美元。雞髀打人牙骱軟,不管他們誰人當選,要真正加強規管金融界都是件不容易落實的 事情。有鑑於此,最近就有好些人提出要求,禁止金融界進行游說活動和政治捐款。學者、克林頓時期的勞工部長羅伯特‧萊奇(Robert Reich)就要求把這個條款加到那個7000億元救市方案裏。

當然,商業利益對政府的巨大影響無處不在,並不限於金融政策方面。在克林頓時期任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主席的威廉‧肯納德(William Kennard)的回憶就很有意思。作為大眾傳媒的監管者,肯納德一上任便找來他的前任請教學習。前任主席知道原委後,馬上他不要存有幻想:「你一定要 理解到,作為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你的本份是做好大財團之間比賽的裁判員……成功之道在於:你今天給這個游說集團好處,下周最好也給它的對手好處……」由 此觀之,在美國當個有錢人或者高官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副教授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練乙錚: 黨國領導束手無策 誤導人民應予批評

毒奶事發不久,當過內地著名奶類產品代言人的一些藝人、運動員等,紛紛看風駛?,發聲明道歉,與毒奶品牌切割;上周,毒奶攻陷香港,個別「成色甚高」的特區政治代言人,亦高調與此等中國品牌切割,批評奶商無良,要求予以嚴懲。目下中國法治不彰、官商勾結嚴重,奶商逐利,做出各種不法之事,情況愈來愈壞,已從劣奶壞奶發展到今天的毒奶,確令人擔憂,但更大問題在於中共黨 政高層不僅束手無策卻誇誇其談,處處在食品安全規管工作上搞形式主義誤導民眾,故這些黨政最高領導才是更值得批評的對象。舉個例說,去年八月二十三日,當 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會議」上宣布:「國家將在四個月之內整治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任務有八大個,目標二十個,其 中十二個是『硬碰硬』的百分之百指標,特別包括食品生產加工業必須百分之百取得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等」。翌日,時任商務部長、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薄熙來,更 進一步表示:「十二個百分百概念,表明中國政府對中國消費者及全球消 費者高度負責的一種態度,雖然標準很高,但是是可以實現的;有關措施是非常務實、非常專業、非常周密的,編織了一個食品質量安全的天羅地網。從現在到年 底,中國各方面將全力以赴,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進行大清理,下決心採取一些非常嚴厲的、非常有效的措施。相信這套『組合拳』打出去後,半年內中國產品質 量和食品安全會有很大的提升。」四個月的嚴打期過去之後,兩位高官榮休的榮休,升級的升級,三聚氰胺卻一點一滴在數以萬計的嬰兒體內積聚。試問,若按香港政治標準,吳儀和薄熙來,不是誤導國人港人乃至世人是什麼?試想,如果吳、薄是特區政府問責高官,四個月整頓在香港進行,之後本地出現類似毒奶的嚴重事故,有人發病有人死亡,兩位高官會得到怎麼樣的評價和待遇呢?胡錦濤昨日批評一些官員「麻木不仁」,包括上述兩位高級官員嗎?

  筆者作日指出,胡總對有關官員的「麻木不仁」四字批評,與事態嚴重程度極不相稱,亦遠遠不能指出管治問題徵結所在;但想深一層,此四字卻是對不少中國 高級官員面相的一個準確描述。中共立國之初,各級幹部都有優良作風,能與人民同甘共苦,沒有很多特權,中南海的大門是敞開的,人民自由進出、上訪,但這種 情況在五十年代中期便慢慢改變了,高級黨政幹部生活漸 漸特殊化,衣食住行方面都有愈來愈豐盛的「特別供給」,一個「特供」系統逐步形成、發展。「特供」,中國古已有之,蘇共在史太林時代亦樂此不疲,一個莫斯 科就有四萬個國家幹部享受各級特供待遇;法國文人羅曼.羅蘭三十年代訪問蘇聯,赫然發覺俄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高爾基住在金碧輝煌的別墅裏,有四、五十個服 務員,每天有親朋食客數十人,吃的都是一般人吃不到的東西。中共高層變質後,特供系統更顯完備,連香煙也有一個特供組,六四年開始生產,至七六年毛澤東死 後才停止運作,併入北京煙廠,產品進入市場。不過,整個特供系統並無解體,至零五年反而正式化,成為國家組織,負責提供高幹享用的糧食、蔬菜、水果、畜禽、水產和健康食品,現時名稱是「國務院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中心」,主任祝蘭,副主任杜毅,官位不高,卻都是特權圈子中的當紅人物。上月十八日,此位祝主任在山東濟南某醫藥科技公司主持特供產品授牌儀式上講話時說:「中心是為九十四個國家機關部委的高幹供應有機食品和健康食品的單位,負責在民間臻選、評估、並生產或授權生產面向中央機關幹部的特供產品;所選用的有機食品,均來自嚴格按照國際、國家食品生產規範和標準生產的有機食品生產企業及有機農業體系,並通過國家認證機構的認證」,云云。有此飲食特權,黨政高幹對人民群眾中的毒奶事件反應,除了胡總說的「麻木不仁」,還能夠怎樣呢?吳、薄兩位高官搞的食品質量保證工程,又如何能避免以毒奶事件告終?

  註:中國新聞社○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報道,網上還有全文;祝蘭主任的講話在網上尚可找到;杜毅副主任的訪問文章資料更豐富,題為《中央特供食品:眾裏尋她千百度》,在百度搜此題目亦可得。

朱學淵:三鹿奶粉中為什麼會有三聚氰胺?

大家也許還沒忘記2007年中國徐州一家出口美國貓狗食物的企業在寵物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來冒充蛋白質導致中美關係軒然大波的事情吧?三聚氰胺,是一種很 常見的塑膠化工原料,其分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含氮原子很多,這特點本來也沒啥好說的,這種化工原料多如牛毛,這特點也不足讓咱三聚氰胺如此又名。
我們知道,食品工業中常常需要檢查蛋白質含量,但是直接測量蛋白質含量技術上比較複雜,成本也比較高,不適合大範圍推廣,所以業界常常使用一種叫做"凱氏 定氮法(Kjeldahlmethod)"的方法,通過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來間接推算蛋白質的含量。也就是說,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這蛋白質含量就越 高。這樣一來,這名不見經傳的三聚氰胺的由於其分子中含氮原子比較多,於是就派上大用場了。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種有機含氮雜環化合物,學名1,3,5-三 -2,4,6-三胺,或稱為2,4,6-三氨基-1,3,5-三 ,簡稱三 胺、蜜胺、氰尿 胺,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與醛縮合,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生產塑膠,這種塑膠不易著火,耐水、耐熱、耐老化、耐電弧、耐 化學腐蝕,有良好的絕緣性能和機械強度,是木材、塗料、造紙、紡織、皮革、電器等不可缺少的原料。它還可以用來做膠水和阻燃劑,部分亞洲國家,也被用來製 造化肥。
三聚氰胺的最大的特點是含氮量很高(66%),加之其生產工藝簡單、成本很低,給了摻假、造假者極大地利益驅動,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飼料中使蛋白質增 加一個百分點,用三聚氰胺的花費只有真實蛋白原料的1/5.所以"增加"產品的表觀蛋白質含量是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原因,三聚氰胺作為一種白色結晶粉末, 沒有什麼氣味和味道,摻雜後不易被發現等也成了摻假、造假者心存僥倖的輔助原因。
1994年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和歐洲聯盟委員會合編的《國際化學品安全手冊》第三卷和國際化學品安全卡片也只說明:長期或反覆大量攝入三聚氰胺可能對腎與膀胱產生影響,導致產生結石。
三聚氰胺最早被中國的造假者用在家畜飼料生產中,飼料中添加了這玩意,儀器一檢測,氮原子很多啊,一推算,蛋白質含量也很高,生產者順理成章地就省下昂貴 的蛋白粉開支了。三聚氰胺雖然有毒,但是牛羊體積都比較大,腎功能強,能順利代謝毒素,吃了,好像也沒啥死牛死羊的事情發生,於是也沒人去關注。順理成 章,造假者擴大應用範圍,順便把三聚氰胺用于出口美國的寵物飼料中,當然不幸的是,貓狗等寵物體積比牛羊小多了,代謝能力差,這三聚氰胺的毒性的影響也就 大了,結果毒死了貓狗,驚動了美國洋老太爺,最後三聚氰胺這種東西也進入美國的FDA的視線。
據說當時美國人發現三聚氰胺後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為啥添加這玩意,還以為是老鼠藥污染造成的。記得當時美國新聞媒體報道都是懷疑中國糧食倉庫看管不嚴, 造成老鼠藥污染。後來終於有知情的中國人忍不住,偷偷告訴美國人這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奧秘,這高手雲集的美國學術界這才恍然大悟,明白過來這複雜的高科 技造假過程。
大家注意這次三鹿奶粉事件,受"污染"的都是最便宜的18塊錢一袋的嬰兒奶粉,顯然,三鹿為了佔領農村奶粉市場這塊最後的肥肉採取了低價傾銷戰略,但是賣 這18塊錢一袋的奶粉連本錢都不夠,大量生產豈不虧老本了嗎?於是三鹿為了節省成本,在奶粉中添加廉價大豆蛋白粉來替代奶粉,這大豆蛋白粉本來也沒啥大 事,但是,恰恰這次裡面被添加了偽造蛋白質的三聚氰胺這高科技玩意,於是最終製造出這起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當然,成人奶粉中肯定也添加了這種高科技 玩意,因為成年人的代謝能力比嬰兒強大得多,除了特殊的病人,自然也 不會有中毒事件發生。另外,如果你想知道三聚氰胺這玩意在中國食品工業和飼料工業應用的廣泛性,google一下"蛋白精",看下結果就知道了。其實,現 在還有比三聚氰胺更先進的造假產品,能"耐水洗化驗",能"抗氨氮反應".總之一句話,你高科技的爺爺都檢測不出來這是假的蛋白質。
三鹿奶粉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現在究竟還剩下什麼東西可以安全地吃進肚子裡?三聚氰胺這個黑手,從最初的牛羊飼料市場開 始蔓延,發展到今天,終於伸到了嬰兒奶粉這個領域。我想數以億計的中國人,不知不覺中,早已吃了好多年用三聚氰胺餵養出來的豬肉,牛肉,雞肉,喝了很多年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成人奶粉,不知不覺中,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有沒有誰做過三聚氰胺對人類健康長期影響嗎?我想肯定還沒有,因為誰都不會想到,一個國家幾億人,竟然會去吃這種跟食品風牛馬不相及的塑膠工業的原料。 ……

延伸閱讀之一:看我國主流媒體上天天充斥的這類無恥的和諧宣傳
2007年04月09日
文匯報:美炒作"問題寵物食品",我國否認出口污染原料
沸沸揚揚的美國家庭寵物食品中毒事件又有新進展。5日,美參院宣布將對聯邦食品和藥品監督局(FDA)處理有害寵物食品一事進行聽證。與此同時,又有20類食品被列入回收名單,這使得市場上被禁止出售的寵物食品達100余種,佔整個市場的1%.
...
...不幸的是,在調查尚未最後完成的時候,中國便成了替罪羊。根據初步調查顯示,這些"問題食品"主要來自被污染的麥麩質,其化學成分是三聚氰胺或氨喋 呤,這些物質被懷疑來自中國的出口公司。由於中國是美國寵物食品原料的重要來源地之一,一些不懷好意的美國媒體把矛頭指向中國,大肆炒作中國向美國出口有 污染的食品。福克斯電視台的一名著名節目主持人渲染稱,"中國把含有老鼠藥成分的寵物食品原料輸入美國",並呼籲嚴懲中國出口商。

被指向美出口污染原料的鄭州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否認出口任何有害物質。...另一方面,美國媒體不負責任地把焦點轉向中國,則與中美經貿摩擦在今年上半年出 現增加勢頭有關。美國不久前首次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徵收反補貼關稅,其他一些行業協會也叫嚷要對中國產品進行制裁。若此事件不能妥善處理,可能給中美關 係帶來負面影響。(本報華盛頓4月8日電/駐華盛頓記者牛震) ……

延伸閱讀之二:看這些'民族企業'是如何的掩飾和上下活動的
時間:2004年4月,來源:某企業網站:危機管理案例之阜陽毒奶粉事件
三鹿:十七天轉危為安
"大頭娃娃"事件發生後,媒體公布了一份劣質奶粉黑名單,三鹿奶粉榜上有名。雖然後來證明是假產品在作怪,然而黑名單經各地媒體轉載,十幾個省將三鹿下 櫃。無辜的三鹿面臨滅頂之災!三鹿集團緊急行動,17天使企業轉危為安。在這場企業危機中,三鹿集團是如何運用危機公關理論,採用多種策略,靈活果斷解決 企業危機,這無疑對企業化解危機是一個非常生動的示範案例。所有的企業面對危機時都是脆弱的,關鍵在於如何進行危機管理,今天刊出這篇文章,就是為了給那 些不幸遇上危機的企業以借鑒,也給所有的企業一點提醒和啟發。
4月22日,媒體公布阜陽市45家不合格奶粉名單中有三鹿奶粉。5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國內30家具有健全的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奶粉生產企業名單, 三鹿集團卻名列榜首,這是怎麼回事?17天時間,三鹿從不合格變為合格,其間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禍從天降"4月22日是我們三鹿集團最黑暗的一天。"
三 鹿集團的副總經理張振嶺回憶起來,仍感覺心有餘悸。這一天,安徽省地方媒體刊登了《阜陽市抽檢發現的不合格奶粉名單》的公告,三鹿登上了偽劣奶粉"黑名 單",全國各媒體紛紛轉載。三鹿是中國馳名商標,三鹿各系列奶粉行銷全國31個省市,連續11年產銷量居全國同行業第一。此消息猶如拋出一枚重鎊炸彈,全 國各地各級執法部門對三鹿嬰兒奶粉進行封殺,責令三鹿嬰兒奶粉下櫃檯、退出市場。市場滯銷必然波及生產、包裝、運輸、收購整個生產鏈條,當時業內就有行家 預言三鹿再有實力,撐不過10天就得停產。誰說"大象不會栽跟頭"?

最早看到媒體報道的是安徽的三鹿經銷商,經銷商在第一時間兵分兩路,一路緊急與總部聯繫,另一路到阜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迅速查明情況。澄清事實真相很快 查明:1月16日,阜陽市某消費者投訴三鹿嬰兒奶粉有質量問題,阜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投訴後,經與三鹿技術員共同確認是假冒"三鹿嬰兒奶粉",當時 已經結案。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就打擊偽劣奶粉做出批示後,阜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由於工作人員失誤,把消費者投訴的假冒"三鹿"嬰兒奶粉在未標注假冒的 情況下,當成了抽樣檢測,並以抽檢的三鹿嬰兒奶粉不合格名義在媒體公開發表。4月22日下午真相查明後,阜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自己的誤報向三鹿集團出具 了證明。
三鹿集團蒙受了巨大冤屈,誰給它洗冤?洗冤還得自己全力以赴。集團領導緊急確定了應對方案,首先要儘快通過媒體將真相公之於眾,以便將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得知阜陽市整治偽劣奶粉領導小組次日(即4月23日)上午正好要舉辦一次新聞發布會,三鹿集團兩位副總連夜趕寫《關於三鹿嬰兒奶粉被誤報為不合格產品的情 況說明》,要求市有關領導在新聞發布會上為三鹿集團澄清事實,阜陽市有關領導口頭上表示同意。
然而,讓政府道歉,新聞發布會上阜陽方面會不會說?是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還是鄭重說明?三鹿沒有把握。事情發展如三鹿所料,一個小時的新聞發布會眼看就要 結束了,三鹿的事還不沾邊,在會議廳外等候消息的蔡樹維、張振嶺兩位副總心急如焚。 政府為三鹿集團澄清事實不是新聞發布會上的主要議程,但對三鹿是最關鍵的環節,眼見參加新聞發布會的阜陽整治偽劣奶粉領導小組成員已經走下了主席臺,與會 的新聞記者已經拎起設備準備轉身向外走。三鹿集團蔡、張兩位副總果斷地帶著六七名三鹿人走進了會場。三鹿人的進來提醒了主持人,阜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 主任吳榮濤走上主席臺,發表了為三鹿集團澄清事實聲明,並向三鹿集團和媒體道歉。
阜陽公開道歉後,另一項迫切的任務就是請阜陽工商、衛生、消費者協會三家單位在為三鹿道歉的聲明上蓋章,把三鹿從"黑名單"中撤下。雖然錯誤是部門工作人 員造成的,但要改正這個錯誤操作起來並不容易。"阜陽45種不合格奶粉黑名單"是由工商局、衛生局聯合報上去的,工商局報了32種,衛生局報了13種,三 鹿嬰兒奶粉被誤報錯在衛生局。阜陽工商局拒絕蓋章,理由很充分:"不是我們的錯,我們為何蓋章?"阜陽消費者協會也拒絕蓋章。工商和消協的章到底也沒有蓋 成。三鹿去了兩次市衛生局做工作,衛生局在留下阜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證明後,才在向三鹿道歉的聲明上蓋了章。
利用媒體是企業危機公關的重要手段,當晚20時20分三鹿被冤的消息上了中國廣播網,第二天,即4月24日早晨,《劣質奶粉"黑名單"竟然有假,阜陽公開向三鹿集團道歉》上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隨後全國各級各類媒體共有30多家先後轉載了這一消息。
新聞媒體雖然為三鹿正了名,但是,沒有行政命令,各地執法部門只認"黑名單",三鹿照樣在"黑名單"中和其他偽劣奶粉一樣,在全國各地市場依然被封殺。誰救三鹿?三鹿集團6000多員工近乎哀鳴!
尋求權威支持危機公關的基本原則是"點殺",即在事發地點,在最小的範圍內以最快的速度將負面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但在資訊以光的速度傳播的今天,負面消 息很快傳播開來,可謂想摀也摀不住了,想糾正也不容易。"阜陽能讓你上得了'黑名單',卻不見得能讓你下了'黑名單'".阜陽方面和媒體解決不了三鹿全國 市場的困境。三鹿集團清醒地意識到這點。
該怎麼辦?在經濟轉型時期,面對波及全國的危機,最有效的途徑是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訴,尋求行政權威支持。三鹿集團開始尋求通過行政途徑以最快的速度擺脫危機。
4月23日晚,為調查阜陽奶粉事件,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帶隊的6部門組成國務院調查組到達阜陽,三鹿集團領導抓住這個送上門的機會,當晚 就向國家部局領導做了書面彙報;同時三鹿集團總部逐級向石家莊市長臧勝業、河北省工商局、質監局、藥監局、衛生廳、河北省副省長付雙健,以及國家工商總 局、質監總局、藥監總局、衛生部、國務院等部門進行了彙報。
三鹿蒙受冤屈,負責任的政府很快做出回應,4月24日,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寫了《關於請求國家有關部門糾正石家莊三鹿嬰兒奶粉誤列為45種不合格產品情況的 緊急請示》;4月25日,河北省食品安全監管協調領導小組向各設區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下發了《關於劣質奶粉查處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三鹿嬰兒奶粉在 河北省內正常銷售;與此同時,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國家食品監督管理局上報了《關於劣質奶粉核查工作有關問題的報告》、河北省政府向國務院上報了 《關於糾正石家莊三鹿嬰兒奶粉被誤列為不合格產品的緊急請示》。河北省藥監局、工商局、質監局、衛生廳聯合向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對口部門發了《關於請 求支持我省三鹿牌奶粉正常銷售的緊急函》。
經過各方面努力,最終引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衛生部的高度重視,四部局於4月26日聯合下發《關於"三 鹿奶粉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的文件,要求各地執法部門允許三鹿奶粉正常銷售,國家四部局為一個產品聯合下發一個文件,這是建國以來罕見的。而這一切,在 4天之內完成。
雖然允許三鹿奶粉正常銷售的通知已經下發,但受到這樣的衝擊,要守住市場仍需要艱苦卓絕的努力。三鹿一線人員在執法部門、各媒體間奔走呼號的同時,公司總 部銷售公司與全國各地經銷商時刻保持熱線聯繫,將"阜陽的道歉聲明"、"國家四部局聯合下發的文件"的消息在第一時間傳達給他們,讓他們堅信三鹿產品是過 得硬的,是經得起考驗的,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市場出現"雪崩".
5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近期對嬰兒奶粉產品質量的專項抽查結果,公布了國內30家具有健全的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奶粉生產企業名單,石家莊三鹿集團列在第一位。
"到此,三鹿集團阜陽危機終於畫了一個句號。"張振嶺說。痛定三思"如果三鹿的產品質量有一丁點不過硬,我們肯定死定了,"三鹿集團的副總經理張振嶺總結阜陽危機時對記者說,"另外,在危機中企業要始終清楚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是市場,而不是誰對誰錯。"
必須做到得理能饒人,三鹿嬰兒奶粉被誤報登上"黑名單"後,三鹿集團不是追究相關行政人員的責任,而是積極尋求支持協商解決問題。
"我認為三鹿的企業文化,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拯救了三鹿,"三鹿集團的崔炎峰說。在危機最嚴重的頭四天內,三鹿集團全體員工從董事長到市場的業務員,提 建議、互發短信互相鼓勵,每天都工作12小時以上,各級經銷商體現出和三鹿集團並肩一致和偽劣奶粉鬥到底,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銳氣。
痛定思痛,三鹿之所以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一是公關方向正確,二是目標明確,三是合力對外,陣腳不亂,這也意味著在危機面前,只要企業策略及時有效,利用一切途徑和手段,齊心協力,即使身陷絕地也可以重生,且生機更加旺盛。

延伸閱讀之三:回頭再看看無恥的企業和更無恥的CCTV是如何合謀一起,夜以繼日的忽悠普羅大眾——
時間:2007年9月
CCTV: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特別節目"中國製造"首推三鹿!
9月2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每週質量報告》播出了特別節目——"中國製造"首集——《1100道檢測關的背後》。中央電視台對三鹿嬰幼兒奶粉的生產過程進行了詳盡調查,展示了中國嬰幼兒奶粉標杆企業——三鹿集團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科學、嚴謹的過程管理。 ...

延伸閱讀之四:紐西蘭總理說中國地方官員對召回污染奶粉要求置若罔聞
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9月15日表示,紐西蘭奶業巨頭恆天然(Fonterra)曾要求中國官員召回其中國夥伴三鹿集團生產的被污染奶粉,但是地方官員 未能及時採取行動。克拉克表示,直到紐西蘭政府聯繫中國中央政府之後,中國河北的地方官員才開始採取行動。恆天然擁有三鹿集團43%的股權。
路透社報導,克拉克稱,恆天然在8月得知三鹿奶粉遭污染後,即要求全面公開地召回所有受波及產品,但卻遭到阻撓。"他們數周來一直在要求進行官方正式召回,但是中國地方當局一直不採取行動,"她對紐西蘭TVNZ電視台說。 ...
see related posts in news board.
……
延伸閱讀之五:紐西蘭派大使交涉中國才正視毒牛奶事件
(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中國大陸三鹿公司的紐西蘭合資夥伴表示,他們相信造成食用者中毒的三聚氰氨是在生奶供應給三鹿之前加入,同時,據指出,中國地方當局原本企圖壓下此事,直到紐西蘭官方直接向北京提出交涉,中國方面才積極處理。
據全國性日報「紐西蘭前鋒報」今天報導,綠黨質疑三鹿的合資夥伴Frontera為何不早點將乳品發生問題的事情公諸於世。紐西蘭總理克拉克 說,Frontera要求儘快全面回收,但遭到中國地方政府官員拒絕。她說,Frontera九月五日向紐西蘭政府反應,她的政府八日決定責成駐北京大使 布朗向中國中央政府表達關切,北京政府便「迅速採取行動」。 ...
see related posts in news board
……
延伸閱讀之六:衛生部說處理三鹿奶粉安全事故和奧運無必然聯繫
中新網9月13日電中共衛生部黨組書記、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高強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從政府接到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相關資訊,到做出反應,是迅速的,和奧運會的召開沒有必然的聯繫。
國新辦今天就三鹿嬰幼兒奶粉安全事故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高強在會上說,河北省人民政府9月8日接到石家莊市政府的報告,這是事實。而且同一天,省人民政 府就開始組織有關部門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從政府接到相關資訊,到做出反應,是迅速的,和奧運會的召開沒有必然的聯繫。況且,現在殘奧會還在進行之中,我 們就把已經掌握到的資訊如實地通報各位媒體了。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也在同一場合表示,國家質檢總局是9月9日才得到這個資訊的,當天立即派出工作組到河北石家莊進行實地調查;根據掌握的情況,隨即在全國開展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三聚氰胺專項檢查。(據新華網、中國網網路直播文字整理)

練乙錚: 黨國領導束手無策 誤導人民應予批評

 前年四月,溫總在重慶考察奶牛科學養殖基地時說:「我有一個夢,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本月內地揭發的毒奶事件,無疑把此美夢變成夢魘。大陸奶品出問題,不自今日始。筆者在網上稍事搜索,得知《南方日報》於○一年三月已有廣東省生廳查處六十七種劣質奶粉的報道。○二年五月,《北京晨 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抽查小企業產品,嬰兒奶粉六成不合格;當時發現的問題,主要是生產商沒有在奶粉中提供嬰兒必需的營養添加劑,還未壞到在奶品中加入毒 質。隨後,○三年至○五年間,全國各地出現多宗嬰兒吃食蛋白質嚴重不足的奶粉之後變成「大頭娃娃」並引致失明的事件,其中以安徽省阜陽市情況最嚴重,十三 名嬰兒夭折。據當時調查所知,生產商為減省開支,竟以澱粉、蔗糖等部分或全部替代牛奶,製成「奶粉」出售。同年,黑龍江雙城雀巢有限公司的一種奶粉含碘量 超標;河南光明牛奶公司回收變質牛奶加工再售;三鹿酸奶減省工序提早出廠。○六年央視揭發東方牌中老年奶粉做假,成分百分之八十是麥芽糊。今年七月,法庭 就阜陽劣奶事件宣判,被告當中,最重者入獄八年,罰款最高五萬;人命關天,量刑卻十分寬鬆。一連串事件發生後,溫總要求追究責任,十個有關食品安全監管的 部門互相扯皮,結果都不了了之;阜陽事件「清查」之後,有關黨政官員只是受「黨內處分」或撤職了事。由是觀之,今年發生三聚氰胺毒奶事件,實非偶然:過 去幾年奶品偷工減料引致的大問題是蛋白質含量不足,被揭發之後,無良生產商見招拆招,在奶粉中摻加含氮物質,蒙混過關。據說,最先加入的,是牛尿(尿素含 氮),繼而發展成摻加三聚氰胺;另一說則認為這次發現的三聚氰胺根本就是牛尿加熱後生成的;維基百科有介紹尿素轉化為三聚氰胺的簡單化學反應過程。對此無數嚴重商業罪行,胡錦濤只說有關官員「麻木不仁」,溫總則指「部分企業沒良心,欠缺社會道德」,都是輕描淡寫,婆婆媽媽,根本搔不癢處。

  市場上不法之徒魚目混珠,古今中外都有,重要的是社會體制特別是輿論和政府能否有效遏制此種惡行。在中國大陸,由於輿論很大程度上還是由政府操控,而各級黨政官員與企業打成一片、貪腐嚴重,故諸如毒奶事件層出不窮,政府實應負最大責任。去年,輸美寵物飼料發現含三聚氰胺,美國政府和傳媒高調處理,中方理虧,卻不忘反擊,指外國勢力別有用心抹黑中國品牌;今年三月,CNN主播卡弗蒂攻擊「中國產品是垃圾」,引起「中國人民義憤」,政府發言人更公開要求CNN道歉。現在看來,卡弗蒂之言固以偏概全,但很多中國產品的確大有問題,大量奶品更何止是垃圾?若中國政府當時虛心接受批評,或可看出生產商既曉在寵物飼料中加入三聚氰胺以製造高蛋白含量假象,則紀錄一向不佳的嬰兒奶品商,亦很可能以同樣方法做假;但很可惜,北京反應典型政治化,忘記了商場一大原則:顧客永遠是對的。七、八十年代,美國底特律出產的汽車毛病很多,日本車乘機侵佔美國市場;當時商界有一笑話:日本產品出事,公司馬上找工程師開會,美國公司最急找的卻是法律顧問;看來,此笑話今年要加插一筆:中國出口產品出事,北京第一時間反應,就是找外交部發言人回擊外間批評。當然,為了要賺外,中國政府的確盡力解決品質問題,最終讓外國進口商滿意,但是,面對國內民眾日用產品質量及安全問題,政府反應無疑怠懈得多,其政治化程度亦更高。

  內地早在去年七月便有嬰兒服食三鹿奶粉出事,三鹿付了「掩口費」;今年六月,三鹿問題嚴重化,公司悄悄回收產品;同時,國家質檢局接消費者投訴嬰兒吃 三鹿奶粉後患腎結石;七月,甘肅省生廳把當地十多宗毒奶引致嬰兒生病的事例上報甘肅省委及國家生部,但消息卻遲至九月始由紐西蘭政府通報中國政府之後 才曝光。 筆者估計,八月是京奧月,其間內地各級政府機構為了「捍國家面子」,負面事例一律秘而不宣,大有可能。差不多同期間,山西省婁煩縣馬家莊發生礦渣山大規 模滑波,堆積在山坡上的數萬噸礦渣掩沒大量民居,壓死人數以百計,地方政府亦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受災民眾投訴無門,《瞭望東方周刊》報道,當地一位遇難 者家屬受訪問說:「現在北京正開奧運會,我們不能給中國抹黑,等奧運結束,就到北京上訪去。」民眾如此「體諒」政府,地方官員們不懂得上面的態度麼?事實 上,中宣部至十四日還下令禁止所有媒體擅自報道毒奶事件,封鎖網絡討論,傳媒口徑一律以官方公告或新華社報道為準;筆者在百度上搜得的很多相關文章,只剩 下題目,內容都已被刪除,有些只能在「百度快照」中尚可看到,事件已然「降溫」。很明顯,各級政府想把輿論矛頭引向奶商,盡力避免影響奧運後的中國政府新形象;這就是產品問題政治化的國內版。

林行止:雷曼苦主找錯人

筆者不屬於任何「學派」(根本未窺其堂奧,不敢高攀),對於今次「救市」,則因其為無法可想之下的權宜辦法,只要有後續如提出類似「格拉斯─史特格爾法 案」把市場納入正軌,筆者是贊成的。在金融體系病入膏肓泥足深陷的情形下,讓市場「放任自由」,等於令「金融業大殺傷力核武器爆炸」,必然禍延全球,「死得人多」。

向來予人以穩健印象的德意志銀行一元做五十元買賣,持有主要為美國次按約值二萬億歐羅,比「房利美」還多,為德國GDP八成強;英國巴克萊銀行一元做六十 元生意,持有的問題債券總值一萬三千億鎊,比英國GDP還多;比利時的Fortis銀行,一元做三十三元生意,「相當保守」,唯其手上的問題債券數額亦比 GDP高!非常明顯,「美國倒閉」,這些銀行(和數以十計規模較小的)肯定受株連,結果爆發全球性金融災難;而等待「市場自我完善」,漫漫長路,在抵達彼 岸之前,必會帶來難以承受的社會損耗……。這二種情況均非筆者所願見,因此不想不顧現實空言指責財金當局的做法。

筆者理解美國政府何以不惜把「兩房」國有化的理由,是外國央行持有以千億計的「兩房債券」(發行量一共五萬二千餘億),而它們是所謂「政府贊助」即半官方機構,還款能力獲政府擔保,其發行的債券若無法如期派息和到期贖回,日後還有人願意融資美國的財赤嗎?答案是否定的。美國一旦無法以債養債,其金融制度會全面崩潰,意味將不能從心所欲印刷「欠單」(債券)及鈔票,「金元帝國」的局面便無法持,這等於美國真正步入衰落窮途之路,其以「領導者」自居的政經地位亦會因此一去難返!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Liquid milk sold by three big firms contaminated

By Zhu Zhe (China Daily)

Liquid milk sold by three leading companies is contaminated with melamine, tests showed on Thursday, the day when the number of infant deaths caused by the chemical rose to four.

The fourth death was reported from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wo kids in Gansu and one in Zhejiang had fallen victim to contaminated milk earlier. A total of 6,244 infants who were fed contaminated milk food produced by Sanlu Group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various urinary tract problems, including kidney stones.

Police in Shijiazhuang, where Sanlu is based, said 12 people were arrested yesterday for their alleged involvement in the milk food scandal, taking the total number of arrests to 18.

The State Council has decided to do away with the system of exempting certain food products from inspection. The government began the exemption system in 2000 to help companies that produced high-quality, globally competitive products avoid the hassle of facing repeated tests.

Tests conducted on liquid milk over the past few days showed 24 of the 1,202 batches were contaminated,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AQSIQ) said in a report.

The AQSIQ, however, quoted scientists as saying the contamination level in liquid milk did not pose a big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Even milk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melamine is safe for a 60-kg or heavier adult if he or she drinks up to 2 liters a day.

The AQSIQ Thursday said the tainted products came from the Yili and Mengniu groups, both based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Shanghai-based Bright Dairy.

It has asked the three companies to recall all their contaminated products.

Eleven of the 121 Mengniu batches that were tested had melamine, a chemical that makes milk appear rich in protein during quality tests, but can also cause kidney problems. Melamine is used to make plates, bowls, mugs and sundry other products but is banned from being used in the food industry.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melamine was found in Bright Dairy products. Every kg of its liquid milk contained 8.6 mg of melamine.

The three firms' milk powder products, too, had tested positive for melamine, and they had started recalling those products.

The fourth melamine victim died in a hospital in Bayingolin, the Xinjiang regional health department said on its website.

The scandal has claimed the heads of five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Shijiazhuang, capital of Hebei province, and Sanlu board chairman Tian Wenhua. The highest-ranking official to fall is the mayor of Shijiazhuang Ji Chuntang, who resigned late on Wednesday.

Shi Guizhong, spokesman for Hebei public security bureau, said six of the arrested people are suspected to have sold melamine and the rest, all milk suppliers, of mixing the chemical with milk before selling it to Sanlu.

One suspect surnamed Su admitted to have sold 4 tons of melamine to local dairy farms and milk collection centers between Feb 2007 and July 2008. Su said he used to buy a 20-kg bag of melamine for 200 yuan ($28.6), and resell it for 218 yuan.

毒奶禍害中國公信力 .張潔平

中國名牌奶粉摻入三聚氰胺,蒙騙蛋白質標準,導致六千多腎結石嬰兒。三鹿奶粉早被發現有問題,但廠商與地方政府失職隱瞞,質監部門被疑瀆職,各關鍵控制點均失效,遍及蒙牛、伊利等品牌,嚴重損害中國政府公信力和國際形象。



河南蘭考的何秀麗抱著八個月大的寶寶,一直等著看九月十六日中央電視台的晚間新聞聯播。

電視裏,長長一列播放近十分鐘的乳品名單看得年輕媽媽心驚肉跳。「所有奶粉都有問題?!那我能給孩子吃什麼?」這樣的焦慮,一個星期來折磨著中國數千萬家庭。

自九月十一日,衛生部正式通告國家免檢名牌「三鹿」的嬰幼兒配方奶粉與半年來猛增的嬰兒腎結石病例相關,短短五天內,「毒奶粉」陰影籠罩全國,幾乎每個人都記住了拗口的「三聚氰胺」。

這種原本應用於塗料、皮革加工的有機化學原料,在過去一年內,在大量國產嬰幼兒奶粉以及部分液態奶、酸奶中被發現。三聚氰胺毒性不高,但長期作用於腎臟及膀胱,容易沉積導致結石,堵塞腎小管,最終造成腎衰竭。

截 至發稿,國家質檢總局最新檢測數據顯示,二十二家國產奶粉廠家的六十九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中檢出三聚氰胺,包括三鹿、雅士利、伊利、蒙牛、聖元等,除了黑 龍江完達山和北京三元等不在名單上,國產名牌無一倖免。其中,三鹿奶粉最嚴重,全部抽樣皆有問題,每一公斤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竟高達二千五百六十三毫克!

衛 生部部長、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組長陳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專家風險評估,三聚氰胺在嬰兒體內最大耐受量為每公斤奶粉十五毫克。而在 中國,一個十公斤體重的嬰兒若每天食用三鹿毒奶粉(一百克至二百克),那他每天攝入的三聚氰胺,竟可能高達二百五十至五百毫克!

截至九月十七日八時,全國因食用有毒奶粉導致的腎結石患兒病例已達六千二百四十四例,三名患兒死亡。其中一千三百二十七人留院觀察治療,重症患兒有一百五十八例。患兒中的絕大多數長期食用三鹿奶粉。

奧運嬰兒變腎石嬰兒

何 秀麗看著眼前的數據,「心像被刀子捅了似的!」她的寶寶是男孩,出生五個月之後一直喝三鹿奶粉,到現在整整三個月。「每天一兩百克啊。他前段時間小便有些 不暢……我剛剛出差回來,明天就帶他上醫院檢查!要是有問題,要是有問題……現在的商人太黑心了!究竟還有什麼是安全的?」何秀麗不禁哽咽起來。

寶寶的出生是特別計劃的,趕在了二零零八年年頭。「奧運年,本想討個好彩頭。」何秀麗語氣很低落:「誰想到會這樣?」

的 確,即使奶製品安全事件近年屢現媒體,但無論零三年遼寧海城的豆奶中毒,還是零六年安徽阜陽的劣質奶粉,以往出事的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或者乾脆是假 冒偽劣。誰能想到,連續十五年銷量第一、佔了全國市場份額一成八、奶粉配方技術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掛著「國家免檢品牌」的三鹿,也會讓寶寶中 毒?而緊接著,伊利、蒙牛、雅士利的抽檢不合格,更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追溯事件源頭,零八年三月起就有腎結石患兒病例出現,到六月,病例 大規模爆發,醫生、病患家長向上投訴,卻直到九月,事件才曝光。期間,三鹿奶粉的廣告仍在中央台黃金時間播放,產品仍在超市貨架醒目位置銷售。一次食品安 全事故,終於擴展為一場公共衛生災難,進而演變成蔓延全球的信任危機。

回溯事態發展,問號多得不可思議:奶粉裏為什麼會出現化工原料三聚 氰胺?為什麼企業號稱一千一百道的檢測工序查不出來?為什麼國家質檢部門查不出來?為什麼毒奶粉可以獲得國家一系列表彰?甚至成了航天員指定用奶?為什麼 病例爆發,人們卻遲了三個月知道真相?誰該為全軍覆沒的國產毒奶粉負責?

危機並非不可逆轉,然而一環扣一環的失職、瀆職,卻讓我們錯過了每一個可能避免或減低傷害的關鍵時點。

奶粉為何有毒?

二 零零七年三月,含有中國進口蛋白粉的寵物食品在美國引發上千貓狗死亡,始作俑者就是三聚氰胺。當時,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從江蘇和山東兩家公司進口的部分小 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檢出三聚氰胺,並初步認為這是導致貓、狗中毒死亡的原因。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在隨後的調查中肯定了這一結果,並隨後展開了一場針對蛋 白粉中違規添加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

二零零七年五月中新社報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緊急部署對奶粉、液態奶、嬰幼兒米粉、香腸、麵包、饅頭、麵條及方便麵等十二類的八百批次食品進行專項抽查,均未檢出三聚氰胺。」

然而事隔一年多,三聚氰胺幽靈再現,只是這次毒害的不是貓貓狗狗,而是我們自己的嬰兒。

江 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錢和對亞洲週刊說:「乳品行業最重要的指標是蛋白質含量,包括三鹿在內的業內許多公司,都是用驗 收總氮含量來間接推算蛋白質含量的,這就有了鑽空子的機會。」她解釋,由於三聚氰胺含氮量高,白色無味,再加上容易購買,有不法商販向原料奶添加三聚氰 胺,可以使總氮含量提高,也就相當於「偽造蛋白質含量」。

三鹿集團所在地河北,警方偵查後得出初步結論,在奶製品加工的四個環節中(原奶採購、生產加工、產品儲藏、流通銷售),排除了後三個環節的「下毒」可能,而對原奶採購環節進行調查。

對 此,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三鹿公司等幾家著名乳品企業都有下屬的奶場,這部分奶源有公司專門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負責,原則上質量可以控制;同時,三鹿還 有小部分奶源來自其他奶站。「這一部分奶源通常由奶農擠奶,交給奶站採購者,再直接裝罐轉交廠家。」業內人士稱,質量無法控制的正是「奶農—奶販子」這一 環。

據悉,一些奶農只和採購單位簽合同,並不清楚自己的奶會賣給哪家公司。而奶販子掌握中間環節,他們並不一定只向三鹿集團供貨,也會將收購來的鮮奶賣給出價最高的企業。在這一環節,向鮮奶中注水,再添加化學試劑,以保證蛋白質含量蒙混過關,已是通行的「潛規則」。

早在二零零七年四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暗訪陝西一奶場時,就隨處可見觸目驚心的勾兌場景。據當時報道,原料奶摻假所獲得的利潤十分驚人,五百多元的原料就能用水憑空兌出二千多元的「牛奶」交貨。

錢和也承認這一現象的普遍,但她說:「以前常見的違規操作是添加尿素,加三聚氰胺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事 實上,三聚氰胺為禍時間並不短。此次毒奶粉事件已拘捕二十六名犯罪嫌疑人,其中正式逮捕四人。據河北警方披露的消息,被捕四人均有採購者身份,其中兩人二 零零五年四月就開始在奶中加三聚氰胺了,一人二零零七年十一月開始先後購買二百公斤左右含三聚氰胺的化學物質摻雜在收購來的鮮奶中,銷售給三鹿集團,另一 人則自二零零八年四月以來在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質檢為何失效?

即便有不法事實在先,令廣大消費者疑惑的,卻是幾十年信譽的名牌企業為什麼保不住基本產品安全?國家質檢系統為什麼失效?錢和教授認為,第一個環節的失職出在企業。

「從 原料奶進入企業,一般五到八項指標合格才可以接收。三聚氰胺不在常規監控範圍內,但企業若了解原料奶摻假的普遍現象,是應該提高檢測方法的先進性的。」她 介紹,檢測蛋白質含量並非只有通過驗收總氮含量一種方法來進行,只是這種方法成本較低,容易實施,才在廠商中普遍採用。「據我所知,在一些品控比較好的乳 品企業,已經採用驗收完整蛋白質含量的檢測了,這樣就避免了奶販用代替品濫竽充數的情況。」

在毒奶事件爆發後,衛生部通報指出,受毒奶牽連的二十二家企業,出口奶製品以及供應奧運會用奶都沒質量問題,而只有國內的出了問題。這表明類似質量事故廠家在技術上是完全可控的。即便毒素最終證明來自奶源或供應環節,企業都難脫質檢責任。

理 論上的第二道把關,應該是國家質檢部門。二零零五年一月起,國務院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調整,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劃歸質檢部門負責,而肉製品、奶製品、 食品添加劑等重要產品和大型企業則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管理,三鹿集團便在此列。但是,三鹿集團恰恰持有國家質檢總局頒出的「產品免檢」證書。

按 照規定,符合產品市場佔有率、經濟效益排名前列、產品經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連續三次以上合格等標準的企業,可以獲頒「免檢」證書。企業在免檢有效期 內,國家、省、市、縣各級政府部門在內均不得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檢查。今年國務院大部制改革,已經取消了國家質檢總局的「免檢」頒授資格。但三鹿集團的免檢 資格是今年十二月到期。「這就相當於是一張免死金牌。」錢和說:「難免產生了制度上的漏洞。」

但即便如此,還有第三道把關。國家質檢總局在對全國三十七個嬰幼兒配方乳粉重點品牌抽查後,在二零零八年五月列出了十家「質量較好的產品名單」,遺憾的是,當時榜上有名的產品,幾乎均在此次三聚氰胺超標的二十二家企業之中。三鹿同樣上了「十佳」。

錢和指出,在國家質檢總局的常規檢測指標中,並不包含三聚氰胺這一項。「常規指標一般是感官指標和化學指標兩種,包括了調風味的香精,以及作為添加劑的常見化學元素、農藥殘留等等。三聚氰胺不在其列。」

然 而,自二零零七年出口美國的毒飼料事件後,中國國家質檢總局事實上已經專項抽查過奶粉、液態奶、嬰幼兒米粉、香腸、麵包、饅頭、麵條及方便麵等食品,當時 未檢出三聚氰胺。奶販既然零五年便開始使用三聚氰胺,為何當時沒查出?既然已經引起重視,為什麼零八年不沿用三聚氰胺的檢測指標?無論企業或是國家質檢總 局,在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面前,顯然都難辭其咎。

真相為何遲到?

危機的傷害本可盡量減少的:如果三鹿集團 三月開始收到患泌尿系統結石病投訴時,可以盡快徹查;如果三鹿在八月一日收到檢測結果,了解三聚氰胺污染情況時就能及時向社會通報;如果國家質檢總局的網 站能夠重視六月三十日和七月二十四日兩次分別來自患兒家長和醫生的投訴;如果石家莊市政府在八月二日接到三鹿報告,及隨後接到新西蘭合資商要求的時候,能 及時向公眾披露;如果……

從最早發現病例的三月,一直等到九月十一日晚間,衛生部才正式公告,立即停止食用三鹿受污染奶粉。九月十三日, 國務院啟動了國家安全事故I級(「I級」為最高級:指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響應機制處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開始免費救治患病嬰幼兒,排查市場上所有乳製 品。在這之前,三個嬰兒死亡,更多嬰兒因為繼續食用三鹿奶粉患病。

當生產與質檢環節都出問題時,信息公開的監督環節失效,更促成了危機的 蔓延。在事件大規模披露後,三鹿公司仍試圖掩蓋,九月十日、十一日,不斷否認腎結石病例與三鹿奶粉有關,但卻在九月十一日晚衛生部介入後,迅速召回受污染 奶粉,並稱「公司自檢發現,二零零八年八月六日前出廠的部分批次奶粉受污染,市場上大約有七百噸」。

事實上,一份得到媒體證實的「三鹿內 部郵件」顯示:八月一日下午六時,三鹿已經取得檢測結果:送檢的十六個嬰幼兒奶粉樣品,十五個樣品中檢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八月二日下午,三鹿分別將有關 情況報告給了其註冊所在地石家莊市政府和新華區政府,並開始回收市場上的三鹿嬰幼兒奶粉。八月四日至九日,三鹿對送達的原料乳二百份樣品進行了檢測,確認 「人為向原料乳中摻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嬰幼兒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徑」。但確認因自己集團生產的奶粉導致眾多嬰兒患有腎結石之後,三鹿集團開始進行公關工作, 掩飾事實真相。

九月十二日,網絡曝光了一份據傳是負責三鹿公關業務的北京濤瀾通略國際廣告有限公司八月十一日做的《公關解決方案建議》, 建議內容包括:「安撫消費者,一至二年內不讓他開口;與百度簽定三百萬廣告投放協議以享受負面新聞刪除,拿到新聞話語權;以攻為守,搜集行業競爭產品腎結 石負面新聞的消費者資料,以備不時之需。」九月十三日,百度發出聲明,稱「三鹿的代理公關公司致電百度大客戶部希望能協助屏蔽最近三鹿的負面新聞」,但百 度「嚴詞否決」,間接證明了三鹿公司公關方案的真實性。

根據三鹿資料顯示,石家莊市政府八月二日已了解情況;而持有三鹿集團四成三股份的 新西蘭恒天然集團也披露,他們八月已經將有關情況通知市政府。新西蘭總理克拉克特別在九月十五日聲明,不滿中國地方官員不回應恆天然集團要求,立即回收有 問題的三鹿嬰兒奶粉,「而要到新西蘭政府向北京接觸後,地方官員才開始採取行動」。

河北省副省長楊崇勇日前透露,三鹿集團於三月發現問題奶粉之後一直瞞而不報,直到八月二日下午才報向石家莊市政府,「這五個月一拖,問題就拖得非常嚴重」。他更承認,石家莊市政府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沒有上報。

在 九月十三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說:質檢總局九月九日才得知毒奶粉事件。然而,在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的「留言查詢」版 內,六月三十日就有湖南消費者報料並急切說︰「請盡快查清奶粉是否有問題,為避免更多嬰兒得此病。」並點名了三鹿奶粉。七月二十四日,徐州市兒童醫院泌尿 外科的醫生馮東川也在食品生產監管司留言,也提到嬰兒吃同一品牌奶粉患病的問題。食品生產監管司七月三十日回覆:請你向衛生部門反映此類問題。蒲長城後來 承認曾收到過留言,但由於缺少詳細信息,未繼續跟進。

另一方面,自九月八日媒體大規模曝光毒奶粉事件後,九月十四日,媒體的跟進報道便受到阻礙。

中 宣部發布禁令,要求各地區媒體撤回記者,統一刊發新華社消息;另一方面,在廣州、深圳等能收看香港電視新聞的有線網絡屏蔽所有相關報道。網絡方面,監管規 定要求網上報道只轉發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稿件;關於此事件的報道「不作頭條,不開專題」,「重點報道政府採取的處置措施及進展,報道 醫療部門對致病兒童的積極救治」;論壇、博客等互動欄目中不把此事作為推薦話題,不置頂;「組織網評員開展網上引導」。

從奶販的喪心病狂到廠家的漠視生命,從地方政府的失職到質監部門的瀆職,社會系統每一個關鍵控制點都沒有正常發揮效用,危機也就演變成一場公共安全災難。

而 真相仍被人極力掩飾,從八月一日,三鹿集團獲得檢測結果開始,遲到了四十二天。這四十二天,事故演變為災難,也把公民的信任付之一炬。民族品牌集體倒下, 中國政府公信力和通過奧運建立起來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誰該負責?國民信心的集體摧毀,誰該負責?為了等待奧運年出生的寶寶,他們的健康,誰能負責?■

中國再度捲起官員問責風暴 .江迅

中國煤礦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兩起重大災難,再次捲起官員問責風暴。因山西省襄汾潰壩事件,免去上任八個月的山西省長的孟學農。但遍及全國的毒奶粉事件,現僅免去市級領導,官員問責是否真正落實,仍待考驗。



面臨全球金融大海嘯席捲,北京捲起另一股「官員問責」風暴。奧運才結束,等不及殘奧結束,一系列人為災難在神州大地接踵而至,中南海要聞「難」而「震怒」,也顯得顧此失彼。

因 山西省襄汾潰壩事件,九月十四日孟學農被免去中共山西省委副書記職務,引咎辭去山西省省長職務,同時,張建民的山西省副省長職務也被免去。因河北省三鹿毒 奶粉事件,九月十六日,河北省石家莊市分管農業生產的副市長張發旺被免去職務,石家莊市畜牧水產局局長孫任虎、石家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張毅,石家莊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黨組書記李志國的黨內外職務也被免去。九月十七日,免去冀純堂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常委、委員職務,並提請市人大免去其 市長職務。此外,三鹿集團股份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田文華的相關職務被撤銷,並被刑事拘留。

煤礦安全災難和食品安全災難,是困擾中國的兩大人為災難。這兩大災難事件接連發生,引發全社會震驚。在山西襄汾潰壩事件中,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批示說:人民生命財產高於一切,要從嚴治黨理政,徹底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責任,把「發展為了人民」的理念落實到安全發展中。

山 西省襄汾潰壩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截至九月十四日,已達二百五十四人;因飲用河北三鹿牌嬰幼兒奶粉而患病的兒童,截至九月十七日,已發現六千二百四十多例, 三人死亡。襄汾潰壩、礦難、黑磚诖、官煤勾結,權貴苟合,這些元素並列在一起時,就構成山西這個省近年的面孔,和山西的天空一樣,沉蚒已久,積重難返。襄 汾潰壩事故,主要是企業違法違規生產和建庫,隱患排查治理走過場,安全整改指令不落實。人為因素引發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依據《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 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孟學農和張建民被免去職務。這是中國近年來因重大事故對高官問責的又一案例。

問責制是政改亮點

官 員問責制,被認為是中國新一輪政治改革的亮點之一。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官員問責制就是讓掌握公共權力的各級官 員對其行為負責,是對政府官員的違法行為及其後果都必須追究責任的一種制度。自二零零三年SARS(非典)時期開始,中國政壇上的問責事件接連不斷,各地 問責辦法紛紛出台,官員問責制從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開始,到近年從地方到中央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官員問責浪潮,並逐步走向制度化。二零零四年四月因川東鑽 探公司特大井噴,中石油總經理馬富才引咎辭職;零五年十一月因黑龍江省松花江污染,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引咎辭職。「如果你不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不讓你 坐在台上」這句話正變為現實。

有權力就必須有責任,權與責必須對等。山西省襄汾潰壩事件,從襄汾縣陶寺鄉黨委書記、鄉長,襄汾縣安監局局長,襄汾縣安監局總工程師相繼被撤職,到襄汾縣委書記亢海銀、縣長李學俊停職檢查,再到分管副省長被免職、省長引咎辭職,表明安全事故問責正變為一種嚴厲的常態程式。

這 次是五十九歲的孟學農遭第二次問責。零三年四月,因SARS風暴中,對瞞報瘟疫承擔領導責任,出任北京市長還不到四個月的孟學農,被免去中共北京市委副書 記職務,市長職務被撤除。不到半年,他低調出任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這在中國官場顯然已「有名無實」。

不過,在中共十七大地方諸侯重新洗牌之際,他令人意外復出,出任山西省委副書記和代省長,政界紛傳是他政治生涯「又一春」。

中 央組織部的一位官員說,孟學農出任代省長不到三個月,山西洪洞新诖煤礦爆炸事故,孟學農代表省政府作檢查。零八年一月孟學農出任省長,不出八個月,如今竟 再度被免去職務,以省長的職位「祭奠」二百五十四個亡靈。孟學農的去職,讓人們記憶起當年被免去北京市長時的情景,對諸多媒體的約訪,他一一拒絕:「我不 接受採訪,至於何時能接受採訪,十年以後,那時我就退休了。歷史越久遠越清晰。」聊聊數語,給人無限遐想。按理說,公職人員必須面對媒體,善於面對媒體, 越是迴避媒體,越給人種種揣測和推理。當下他再度被免職,他有多少無奈,一個官員面對強大體制時又能說什麼呢?目前,受到問責的官員過後又被重用,似乎較 為普遍。一些地方官員因故被問責後,或明降暗升,或平調另用,或短期免職過後很快再被啟用,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從而影響了問責制的落實。

孟學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是北京團市委副書記,被視為胡錦濤愛將,這次胡錦濤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不 過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胡春華更是胡錦濤愛將,他曾長期在西藏任職,後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出任代省長才五個月。四十五歲的胡春華是目前中國最年 輕的省長,也是繼湖南省長周強、新疆主席努爾·白克力之後第三位「六十後」(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地方黨政首長,被喻為一顆中國政壇的「希望之星」。

在 京城官場議論紛紛,胡春華該負起什麼責任。在四月被任命代省長時,胡春華承諾說:「一定執政為民,關心群眾疾苦,解決民生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千方 百計為群眾謀利益。」當下,影響那麼大的河北三鹿奶粉事件,僅僅免去石家莊市長兼市委副書記冀純堂、石家莊市分管農業生產的副市長張發旺和石家莊市畜牧水 產局局長孫任虎的職務,難以解釋官員問責制的真正落實。

孟學農的接任者王君,五個多月前才被任命為國家安監總局局長,其從政生涯起步於大同礦務局,一個熟悉礦山的人接下孟學農的燙手山芋,能保證山西不再出大災難?

中 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自從《生產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存在問題的官員屢屢曝光。這種「馬後砲」式的責任追究制度,很難從根 本上發揮作用。除了「自上而下」的監督,「自下而上」的監督更為迫切,即把生產安全、環境保護的監督權,交給那些生命和生活受到威脅的當地社區居民或企業 職工手中。

因此,必須盡快修改《安全生產法》,改變單一的行政主導的生產安全責任體系,建立社區居民自治與行政監管相結合的生產安全體 系。只要生產經營企業所在地區居民或者生產企業的職工行使生產安全否決權,那麼,生產安全監管部門就必須啟動審查機制,公開徵求社區居民和企業職工的意 見,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生產安全評估報告,提交人大表決。將生產安全的同意批准權交還給社區居民和企業職工,就等於將憲法中最基本的權利交還到公民手中。■

毒奶粉大事記

3月:南京消費者投訴,孩子在食用三鹿奶粉後出現結石。

5月:網友發帖質疑三鹿奶粉,經三鹿公關後刪除原帖。

6月:消費者在國家質檢總局網站上投訴嬰兒奶粉有問題。

7月16日:甘肅衛生廳接多起嬰兒患病報告,三鹿自稱產品均合格。

9月9日:甘肅媒體率先報道14名嬰兒同患腎結石,疑因食用某同一品牌奶粉。

9月10日:江蘇、湖北、河南等地發現數十嬰兒患腎結石,罪魁指向三鹿奶粉。

9月11日17時:三鹿稱沒有肯定表示所有產品都沒問題。

9月11日21時:衛生部要求立即停用三鹿受污染奶粉。

9月11日22時:三鹿集團稱,自檢發現8月6日前出廠的部分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市場上大約有七百噸,決定全部召回。

9月12日:三鹿集團稱在8月1日已查出是不法奶農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警方正抓捕不法奶農。衛生部要求各地統計三鹿奶粉致嬰兒患病情況。國家質檢總局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奶粉專項檢查。

9月14日:新西蘭恒天然乳品公司稱,承認在八月已獲悉三鹿產品受污染,並立即要求全面回收,但一直未得到回應。

9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專項緊急檢查結果顯示,22家乳製品企業的69種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石家莊市副市長張發旺、三鹿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田文華等人被免職。警方逮捕4人、刑事拘留22名犯罪嫌疑人。

9月17日:石家莊市長冀純堂的職務被免去,三鹿集團原董事長田文華被刑事拘留。

9月17日8時,官方通報查出結石嬰兒6244例,死亡3例。

Webs of connections

THE "renal calculus formula" affair has snowballed, and popular indignation is grow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Over the past few days, mainland netizens have been saying the authorities ought not to have shifted the blame on a few dairy farmers or criminals. They believe the producer and some government officials must take the blame. In the past two days the Hebei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sacked a number of Shijiazhuang officials and had Sanlu chairwoman and general manager Tian Wenhua fired. The particularly serious food scare has affected all parts of China. Is it true that only a small handful of people are to blame? All Chinese people wonder whether the sacked officials who have taken bribes or broken the law will be punished by the law.

The authorities were told as early as last March about "renal calculus formula". Early last August, the matter was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Shijiazhuang government,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AQSIQ) and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ll would wonder, "Is it true that the company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re blameless?"

When she answered press questions, Sanlu chairwoman Tian Wenhua admitted that, early last August, the company became aware that its formula contained melamine, adding that it did report the matter to the authorities (presumably the Shijiazhuang government). Neither Sanlu nor the Shijiazhuang government alerted the public. Evidently, they joined hands to cover up the scandal. These people have no regard whatsoever for babies' health or lives. They are at least guilty of dereliction of duty. If any of them have offered or taken bribes, the matter must not be ended by subjecting them to "party discipline". What the officials responsible for the food scare have done has had an extremely adverse social impact. Conceivably, few would agree sacking would be an adequate punishment for their malfeasance

Last June, some left on the AQSIQ's website messages saying that Sanlu formula might be tainted and that it should look into the matter to protect babies' health. However, the AQSIQ did not take those messages seriously. Now "made in China" is a phrase some foreigners use to mock China. Over the past few days, there has been much discussion on mainland websites about whether the AQSIQ is capable of discharging its duties and whether its leaders are competent. Evidently, the only way to restore public confidence in food and product safety is to give the AQSIQ more powers and functions and appoint capable people to lead it. Unless this is done, China's food industry can hardly get out of difficulty.

From what some Gansu Health Department officials have disclosed, the Ministry of Health learned early last August that babies had fallen victim to Sanlu formula. It did nothing. At a press conference that took place some days ago, Gao Qiang, secretary of the leading party members' group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laid the blame squarely on Sanlu, saying, "Sanlu has long delayed reporting the matter to the government. For this matter the Sanlu group is very much responsible." It is the Ministry of Health that heads the probe into the "renal calculus formula" affair. It seems clear from what we have mentioned above that there is a conflict of interest. It is quite doubtful that the Ministry of Health's findings will find credence.

It is worth finding out whether any journalists or media organisations have helped with the covering up of the scandal. A few days before it became impossible to keep the public in the dark about the "renal calculus formula" affair, all electronic media organisations under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including China National Radio and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had aired reports about Sanlu and Yili. In those reports they sang the two dairy groups' praises and tried to burnish their public images.

A few days before the "renal calculus formula" affair came to light,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and China National Radio had gone to great lengths to give Sanlu and Yili a good press. Are those stories normal journalistic efforts? In our view, the authorities ought to find out whether those stories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advantages".

In short, a huge web businesses,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media organisations have weaved is now faintly visible. They have weaved it to keep the public in the dark about the "renal calculus formula" scandal. The public has now a good chance of discovering how some heartless maniacs weave webs of connections. Only if such webs are destroyed can we hope colluders will slightly restrain themselv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ust no longer allow such webs to exist. It must see that people's interests are truly protected.

明報 2008.9.18 社評﹕黨紀易了 國法難容

「腎 病奶粉」事件愈鬧愈大,民憤日亟。連日來,內地網民對於當局把責任推向奶農和不法分子,不以為然,認為生產商和相關官員豈能卸責。前、昨兩日,河北省委先 後免去石家莊多名官員和三鹿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田文華的職務,但是如此一樁波及全國的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問責官員僅此數人而已?另外,全國人民都會關注: 涉事官員除了丟官以外,如有瀆職枉法情事,是否也毋須接受國家法律的制裁。

「腎病奶粉」早於今年3月已有人舉報。到8月初,事態已經去到石家莊當局、國家質檢總局和衛生部等部門。大家會問﹕企業和官員真的毫無責任?

三 鹿集團田文華接受傳媒查詢時,承認8月初已經知道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並已向當局匯報(相信是石家莊市政府),但是三鹿和市政府都沒有向公泷示警,從事態發 展看來,他們涉嫌聯手隱瞞事件。這種罔顧嬰幼兒健康、生命的行為,起碼涉及瀆職罪;另外,他們聯手隱瞞,其間如果涉及行賄、收賄,更非黨內「組織處理」就 可以了結。涉事官員參與了這宗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在社會引致極壞影響,如果說丟官就足以抵償他們的責任,相信大多數民泷都不敢苟同。

今年6月,已有人在國家質檢總局的網頁留言,舉報三鹿奶粉可能有事,要求該局調查處理,以保障嬰 幼兒健康,但是該局人員並未認真處理。現在「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外國一些人揶揄中國的詞彙。國家質檢總局未能善盡職責、國家質檢總局主事人是否適任等議 題,近日在內地網站已掀起不少討論。看來要加強國家質檢總局的職能和領導能力,才可以逐步重建民泷對食品和產品安全的信心,否則中國的食品工業難有出頭的 一天。

至於衛生部,從甘肅省衛生廳官員的披露,有理由相信衛生部在8月初已經知道三鹿奶粉坑害嬰幼兒,但是未見處理。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日 前在記者會上,更把隱瞞事故的責任直接推到三鹿身上, 指「三鹿集團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向政府報告。在這個問題上,三鹿集團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據知,現在有關「腎病奶粉」的事故調查工作,由高強主持,從 上述事態而言,衛生部的角色存在利益衝突,則得出的調查結果能否取信於天下,也是一大疑問。

除了相關企業和部門的責任以外,媒體或媒體工作者是否參與隱瞞,也值得深入了解。在「腎病奶粉」再也紙包不住火之前幾天,中央級的電子媒體(包括中央電視台和中向人民廣播電台)都曾經報道三鹿和伊利的消息,為這兩個奶品集團吹噓,塑造正面形象。

在「腎病奶粉」揭發前數日,中央電視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大力替三鹿和伊利造勢,是正常的新聞報道運作嗎?其間會否存在「利益」問題?我們認為值得當局深究。

總 之,這次「腎病奶粉」事件,隱然看到一個由企業、官方部門和媒體「編織」出來的大網,目的是要隱瞞整件事。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使公泷知道一些喪心病狂的 人,如何把關係網編織起來。能夠戳破這個網,則有望使日後一些勾結行徑,有所收斂。中央不應再讓大網垂天的日子繼續下去了,要讓人民的利益真的受到保障。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