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紐約時報:力拓對中鋁說不2009-06-05 05:09:39

中國迄今為止向西方公司進行投資的最大規模嘗試宣告失敗——英澳合資礦業公司力拓拒絕了中國鋁業提出的195億美元的股權收購邀約——這對於中國面向全球企業市場的雄心和控制自然資源市場的努力無疑是一次打擊。

  力拓董事會於週四在倫敦舉行了會議,會後宣佈了這一決定,他們表示,該公司今年二月開始的向中國鋁業出售股份的談判已經宣告結束。

  該公司董事會在週五早些時候正式發表了一份聲明,正式終結了和中國鋁業之間的交易,他們並宣佈,力拓將發行新股票,還計劃與長期競爭對手、全球最大礦業公司、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進行合作,通過這些途徑,力拓將融資200億美元。

  假如中國鋁業能夠如願達成交易,則他們在力拓的股權就將從現有的9.3%增加至18.5%,這一動議在澳大利亞引發了強烈的政治反彈。富饒的礦 藏是澳大利亞經濟繁榮的重要基礎,而現在一些澳大利亞人已經開始對中國力量在當地的日益強大感到恐懼。機構投資者已經對這一協定表達了懷疑的立場,一些人 甚至將其稱為和北京的情人密約。

  在週五於公司網站發表的聲明當中,中國鋁業董事長熊維平表示,他們對於交易未能執行感到「非常失望」。

  力拓在聲明當中表示,他們已經同意以與必和必拓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獲得58億美元融資,並計劃發行新股,融資152億美元或者更多。

  無論在澳大利亞還是在其他地方,力拓與中國鋁業之間的交易都被視為標誌性的事件,視為一場重要的測試,測試西方的股東主導的資本主義是否能夠和歸根結底由政府主導的中國模式順利對接。

  這一交易流產之前,中國企業在2005年還曾經有過一次類似的失敗體驗——當時,中海油試圖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此次事件也再度證明,中國試圖將觸角伸向全球企業界的做法往往都會受到當地國家主義思想的阻撓。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的當時,美國國內爆發了激烈的爭論,有人質疑將這種戰略性資產出售給中國是否明智,於是,交易最終自然也就失敗收場。

  直至不久之前,無論是力拓,還是中國鋁業,兩家公司的管理層都以強硬的姿態為這一交易進行了辯護,這一交易將給予中國政府力拓單一最大股東的身份,並使得他們實際上成為力拓運營當中的重要顧問。中國鋁業也將由此獲得在一些國家的若干礦區的實質性地位。

  作為回報,力拓將獲得他們急需的現金,來緩解390億美元巨額債務的壓力。這些債務主要是來自他們2007年時機欠佳的交易,當時他們巨資收購 了加拿大鋁業公司。按照擬議中的安排,力拓將和中國鋁業建立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力拓的官員表示,這將使得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中國客戶,以及更多的在中國 勘探礦產的機會。

  交易開始的大背景,其實正是去年全球商品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崩潰。全球第三大綜合礦業公司力拓的股票價格當時大幅下跌,這一方面是商品價格下滑使然,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為拒絕主要競爭對手必和必拓收購邀約而必須付出代價。

  不過,當全球經濟反彈,推動金屬價格和力拓股價明顯上漲之後,這一試探性的交易草案就開始受到日益增加的攻訐。二月間,力拓在倫敦市場的股價只有26.31美元,而到週四,它已經漲到了44.56美元。

  力拓的機構股東們對公司的做法發出了強烈的抱怨,他們認為,公司應該通過發行新股來融資,而非將具有支配意義的股權出售給中國政府,在他們看來,中國政府的利益就在於將鐵礦石價格盡可能壓低。

  中國鋁業則堅持稱,相對於中國政府,他們是具有獨立性的,澳大利亞的管理當局也認定,即便中國鋁業獲得交易所期望的股權,他們也沒有能力對力拓主要產品之一的鐵礦石價格發揮實質性影響。

  不過,這些表態並沒有能夠阻止批評家們,在後者看來,中國鋁業擬議中的投資,其實是中國政府明確策略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策略就是謀求全球自然資 源投資多元化,以此作為價格上漲的對沖。在鐵礦石和其他一些金屬市場上,中國都是絕對重量級的消費者,對於它們的價格自然不可能毫不在意。

  澳大利亞政府的反對派更是表現得異常兇猛,他們指責這一交易本身就是一個證據,證明總理陸克文——一位精通中文的前駐北京外交官——對中國太過俯首聽命。

  在週五早些時候發表的聲明當中,力拓表示,市場條件近期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已經找到了其他的籌措大量資本的方法。「董事會已經得出結論,與必和必拓在西澳大利亞建立合資企業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力拓表示,儘管這一交易流產,但是他們仍然將和中國鋁業延續合作關係,他們並同意向中國鋁業支付1.95億美元的分手費。

  專家們表示,這樣的做法之所以現在能夠行得通,是因為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的局面已經有所改善,商品價格也反彈了。

  伴隨關於中國對力拓投資的爭論愈演愈烈,中方的官員也開始抱怨,指責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思潮。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核委員會負責對涉及澳大利亞企業的大規模股權交易進行審核,按照原定的安排,他們應該在本月或者下月早些時候對中國的這筆投資進行裁定。

  中國經濟迅速成長,對鋼鐵的需求尤其驚人,這一擬議中的交易其實也是一個證據,再度證明了中國為了控制必需的商品將觸角伸向全球的願望。過去幾 年當中,中國企業的視線一直在世界地圖上游動,和各國企業達成供應合約,或者是買進其他企業的股權,以確保石油、鐵礦石、稀土和其他自然資源的供應。

  近些年來,中國對房地產、農業和國際金融等領域的投資規模非常可觀。在本週之內,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就做出了向華爾街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追加10億美元投資的決定,這將使得他們在該公司原本就已經相當可觀的股權變得更加強大。

  在最初的交易安排中,中國鋁業將提供給力拓72億美元,用以購買可轉換債券,此外還有123億美元,用以收購力拓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智利的若干鋁、鐵礦石和銅礦資產。

  毋庸贅言,這些債券最終也將轉化為股票。

為黨的女兒柴玲同志說句公道話

蘆笛


網友春季(對了,老想問你,你到底是自稱“春天”是“泉水”還是“彈簧?)在拙文”不是學運“裹挾”柴玲,而是以她為代表的激進派劫持了學運“跟帖,說他 被我說服了,但又懷疑柴玲是否有殺人故意,年紀輕輕,真有可能有我說的那麼壞麼?我看了之後覺得內心不安,因此再來追補上這篇文章。

柴玲當然極有心計,不是什麼好東西,乃是天生的政客,絕非什麼天真無邪的小姑娘。我那篇文章主旨不錯。網友轉貼來的劉剛的回憶就證實了戴晴早在 90年代寫的文章,而且說得更具體。 5月27日, “愛國維憲各界聯席會議”通過決議,擬於5月30日撤出廣場,柴玲在會上一言不發,卻於次日約談自由記者金培力(菲利普坎寧安),留下了那個歷史性證言, 旗幟鮮明地表示了她的反對態度,以便在未來證明她在革命成敗的關鍵時刻反對了形形色色的陰謀家,投降派,特務與奸細的妥協投降,葬送出賣學運的罪惡主張。 此後學領們根據聯席會議的決定,在紀念碑那兒召集廣場上的學生開會,動員他們撤出廣場。王丹服從了會議決議,宣讀了聯席會議的十點聲明。此前柴玲都不表示 反對,但等到關鍵時刻卻來了個突然襲擊。據劉剛的回憶:

“五月三十日撤出天安門廣場的動員大會。我讓劉蘇里主持,讓王丹念聯
席會議起草的十點聲明,我讓吾爾開希重點強調一下這一個月來北京民主
運動所取得的重大成功,強調我們們的民主運動會盡快向全國各地延伸。
在王丹和吾爾開希講話時,我草擬了一個字條,主要寫了這次大會後將進
行由天安門廣場出發的民主大遊行,目的地將是北京的各大學校園。我同
時將全國的八大地區與北京的八大學校對應,比如說華北地區同北大對應,
要求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都參與到對應的北京高校的遊行隊伍和以後的校
園集會活動。

要求北京各高校保障外地來京學生的食宿。我將我草擬的這份撤出方案,
交給柴玲,讓她照著念一遍就行。張伯立也要求講了幾句,他不過是又借
機宣揚一通他自封的天安門民主大學校長的身份,聲稱要堅持佔領天安門
廣場。我讓劉蘇里安排柴玲講話。柴玲站起來,一手持話筒,另一手拿著
我的字條。她並沒有按著我的字條宣布大遊行路線和各地區進駐北京各高
校的方案。而是說: '5月30日撤出天安門廣場,不是我們廣場指揮部的
決定,也不是我們堅持在廣場的廣大學生的意願, “說到這裡,她用手指
著我,又指指劉蘇里和甘陽,繼續說: “而是他們,那些所謂的精英們的
意見。這時我聽到廣場上一片喧嘩,她後面再講什麼,我就全然不知了。
我當時只是想,在納悶,這丫頭也真會煽動,也真夠老辣的,想不到在這
最後關頭被這丫頭給耍了。我還想,就是黃金榮杜潤生再世,也沒有這丫
頭這膽識這能量啊。我讓劉蘇里盡快宣布大會結束。隨後,甘陽似乎是擔
心我們被激怒了的外地學生圍毆,立即拉上我和劉蘇里撤到政法大學的帳
篷內,甘陽還是氣得直哆嗦,他猛然站起來,說了一句: “我去抽她丫的。 ”
說完就向帳篷外衝,被我和蘇里左右抱住才將他攔下。並不住地勸他:咱
們好爺們不同女鬥。 “

來這陰毒的一手,老毛也不過如此吧?劉剛氣糊塗了,沒能聽見柴玲後面說的話,那其實全在她與金培力的談話中。幸虧她以為革命會成功,為了青史留名,特地留下了那份歷史性證言,證明自己毫不妥協的堅定立場,這才有力地證實了戴晴與劉剛的指控的真實性。

柴玲既然反對撤出廣場,認為“有人一再主張撤,這撤,唯一高興的就是政府”那她為什麼不在會上和私下堅決反對,要等到正式召開動員大會才來此突然襲擊呢?此中奧妙,她其實也在那個講話中洩露了:

“我悲哀的是什麼呢?我是總指揮,我一再要求這個權力,掌握這個權力,
就是為了抵制這種妥協,這種投降派。而且作為北京高聯和外高聯,外校
的高聯,他們很願意要這種權力。

“作為一些知識階層的人,成立了一個知識... ...什麼各界聯合會議,愛國
維憲委員會,在昨天會上我很憤... ...憤慨,因為我感覺到這些人也是在利
用學運重新塑造他們的形像。我一再抵制這種傾向,象劉曉波把吾爾開希
(斷)對不起,上面說的可以刪一下嗎?要推舉他作發言人什麼的。我在
運動中對這類人有些看法,吾爾開希,就是他,曾經利用他的影響,他所
處的那種領袖地位,對整個學運產生了很大的破壞作用。這已經發生兩次
了,最後一次給我們堅決抵制,而且罷免了。但現在他們有些人要重新樹
他這個形像。 “

“尤其可悲的是,有一些同學,有一些什麼上層人士,什麼什麼人物名流,
他們居然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完成自己的一些交易,拼命地在做這個工
作,就是幫助政府,或者不讓政府採取這種措施,而在政府最終狗急跳牆
之前把我們瓦解掉,分化掉,讓我們撤離廣場。

“如果是這種同學們自我崩潰,自我瓦解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要,要撤
回原地的話,那麼中國就會這樣的一種情況:黨內的所有的比較先進的什
麼思想有點民主意識的人,還有歷次運動中,象什麼四五運動,象什麼反
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歷次運動中沒有被打下去的人,這次一下全被清洗
乾淨。 “

這些話的意思可以大致總結於下,

1 )如果撤出廣場,則學運成果就會被上層人士,人物名流,陰謀家,投降派,特務,奸細們篡奪,讓他們成為政府的功臣。

2 )如果撤出廣場,就是學生們自我崩潰,使得政府失去了“最終狗急跳牆”的機會,學運就此被毫無結果地葬送,而她和其他人就會被政府清洗乾淨。

3 )因此,必須堅決抵制這陰謀,在廣大群眾面前揭露之,把權力從上層人士,人物名流,吾爾開希,北京高聯和外高聯中奪過來,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中國的前途。

很明顯,如果柴玲只是在私下串連說服各界聯席會議的頭頭腦腦們,並在會上據理力爭,通過民主表決挫敗“投降派”的陰謀,則投降派,陰謀家們的罪惡陰謀與反 動面目就不會在廣大群眾面前暴露出來,仍然能對群眾具有欺騙作用,因此,必須讓他們表演得十足,然後在他們毫不提防的最後一刻加以致命的一擊,煽動起群眾 對他們的無產階級義憤,擦亮革命群眾的眼睛,提高群眾的革命警惕性,把權力從出賣學運的陰謀家投降派手中奪過來。

這在現代人看來當然非常邪惡,因此大眾實在無法相信一個23歲的心理學碩士生竟然會有如此深沉惡毒的算計,如此豐富的權力鬥爭經驗。可惜這是事實,而這種 邪惡心術之所以顯得邪惡,是因為今日大家都生活在西方,忘記了它乃是黨媽媽手把手教會每個人的童子功。大環境就是那樣,柴玲不過是千千萬萬個黨文化學得最 好,用得最活的毛主席的好學生中之一個罷了,又有什麼難以想像,難以理解的?

我輩回首往事,不能“倒放電影,用現代人的覺悟去回顧歷史,而要用當時的人的文化心理去如實還原他們的心態。請記住,當時所有的國人無一人有西方文明常 識,所有的想法都只能來自於黨書籍,分析形勢,擬想對策的全套思維方式都只能是黨思維套路,革命家們當然只可能按照黨教的方式去幹革命。歷史的諷刺在於, 那場所謂的“民主運動”乃是我黨寫下的劇本,其中的所有角色都嚴格按照按黨電影,黨小說中的英雄人物的台詞出演那場威武雄壯的活劇,忠實到了可以亂真的地 步。鼓舞著柴玲等人英勇鬥爭的英雄形象,不是馬丁‧路德‧金(她連那是什麼人都不知道),也不是她看過的淺薄電影“譚嗣同,而是盧嘉川,江華,林道靜,許 雲峰與江姐們。

九十年代我在“華夏文摘”上看到一份報告文學,講的是一位姑娘怎麼怎麼機智勇敢地掩護救助被政府通緝的王軍濤,像煞了我自幼便讀熟了的革命故事(特別是“ 紅岩)當下又是感動又是啼笑皆非:鼓舞著新時代青年去與我黨鬥爭的英雄形象與效法榜樣,竟然是老一輩堅貞不屈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而他們與“共產黨反動派” 鬥爭的靈感,竟然來自於黨小說,黨電影中描寫的革命先烈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時使用過的機智勇敢的戰略戰術!

這就是柴玲可以原諒的理由:她這位“傑出的民主鬥士”不過是個喬裝改扮的共產黨人罷了。因此,她真誠地反對一切妥協,因為那在黨字典裡就是投降,真誠地期 待(也就是盼望與等待)我黨狗急跳牆,對著人民舉起屠刀,讓廣場上血流成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喚起他們起來和法西斯政府較量,讓革命成 功。她看過的所有政治讀物都是這麼教誨她的,她又豈能有另類思維方式?至於血流成河到底是什麼景象,人民又如何才能以赤手空拳與武裝到牙齒的獸軍較量,這 些問題從來不會出現在她頭腦中,因為所有讀物中沒有一本講過這個問題。

所以,譴責柴玲心地邪惡當然不錯,但問題在於,那就是她知道的幹革命的唯一方式,她非但不知道別的方式,而且還把自發產生的不邪惡的方式真誠地看成了邪 惡。國家的整個教育都是邪惡的,她不過是個背書背得比較流暢的好學生罷了。這就是整個悲劇中最令人不寒而栗之處。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 能清晰地看出這點來。

當然,再進入角色,表演得再真誠的演員,其表演也不可能沒有私心雜念。柴玲的稚氣,在於她居然把自己是革命火種,是指揮諾曼底登陸的艾帥,因此決不能輕易犧牲的台詞也背出來了,而這就是她與那些革命老前輩的區別。

須知社會上除了黨教育外還有其他私人來源。那個時代的青年從小就聽過長輩講述我黨引蛇出洞,秋後算賬的“陽謀。因此,柴玲內心深處潛藏著對黨的深深的恐懼,害怕運動灰溜溜地結束,很不甘心在黑牢裡蹲上17年,放出來時就40歲了,這也是很自然,可以理解,值得同情的。

出於這種絕望的恐懼,煽動百姓堵軍車,讓她和其他人可以無限期賴在廣場上,也就是她能唯一想得出來的招數。因為不幸的是,革命並沒有像黨神話中描繪的那樣 發展,她看過的所有讀物都沒教過她如何既能保證自己安全,又能體面結束運動的策略,當然就只能將求生的希望寄託在萬能的人民身上。就連這招也是黨教給她 的:當年的八路軍好漢們之所以能躲過鬼子的刺刀,不就是全靠鄉親們保護麼?

這兒的悲劇在於,儘管柴玲口口聲聲識破法西斯政府的本質,斥責與我黨妥協是“作夢,白日作夢,但她對黨的本質根本沒有最起碼的理解。我黨幾十年的 “人民政府” , “人民軍隊”的欺騙宣傳功夫並沒有白費。雖然她口口聲聲“期待流血,但我深信她不過是在機械背誦黨台詞罷了,其靈感很可能來自於鄧小平在86學運時說的: “我們不怕流血。 ”在內心深處,她可能根本就沒去想過,也無法想像那是什麼意思。我記得她在事後傳出了一份錄音帶,上面說她原來最壞的設想也就是派人把他們從廣場上拉出 去,沒想到會如此濫殺一氣。我相信這很可能是她真實的心聲。

因此,事實是:

1 ,如果學生按各界聯席會議在5月27日作出的決定於5月30日撤出廣場,則大屠殺就不會發生。

2柴玲在動員學生撤出廣場時違反她參與的各界聯席會議的決議,採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在劉剛讓她宣讀撤出方案時,以廣大學生代表人的身份宣布抵制該決議,並煽動學生反對執行該決議的劉剛等人。

這就是柴玲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出於自由意願作出的表演。當然,我反复說過,群眾運動若沒有一個列寧黨在幕後操控,就只能是劉剛無限痛苦地發現的“布朗運動” “不可控熱核反應。 ”即使柴玲忠實執行了各界聯席會議的決議,學生也未必能聽她的指揮撤出廣場,從而避免六月三日的大屠殺。但不管怎麼說,她必須為她自己在關鍵時刻的表演承 擔歷史的責任。

這不是說她有殺人故意。上面已經說了,我傾向於認為她的“期待流血”之類的大言壯語不過是機械背誦黨台詞,並沒有去仔細想過那是什麼意思,也不相信共黨真 會這麼幹。退一萬步說,即使她真有這意願,那也不能構成我黨濫殺平民的理由。學運從頭到尾都是和平抗議示威,別說與剮了宮中太監的北宋學運相比,就連五四 運動中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 30年代共黨操控的學生衝入政府部門打傷外交部長與教育部長之類的過火行為都沒有。

說到底,作為學運的激進領袖,柴玲的道德責任只在於為了一己安全,不但堅持賴在廣場上,而且發起市民“保衛天安門”的活動,在客觀上成全了當局的大屠殺。 但這行為本身並不構成對當局統治的威脅,毫無武力鎮壓的必要,更不是血洗京城的藉口。柴玲的失誤只是低估了中共政權的兇殘,未能預見到她的求生行為將給人 民帶來何等深重的災難。但對於一個黨的好女兒來說,犯這種錯誤是很自然的。更重要的是,她的錯誤不但是黨教育直接造成的,而且也只有在空前黑暗的中共統治 之下才成其為錯誤。在任何一個比中共極權統治稍微文明一點的威權國家,諸如過去的台灣,南韓等國家,這種行為都不至於引起災難性後果。

但這不能成為偽民運人士維持“八九民運”神話,在海外繼續造神活動,封殺批評,制止對六四國殤進行客觀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的藉口。迄今為止,我對柴玲這個 曾經深刻影響了億萬中國百姓生活的公眾人物的批判,都是著眼於還原歷史事件的真實面目,揭示共黨統治的兇殘,以及使用共黨那套不知妥協,大而無當的政治鬥 爭去對付共黨可能招致的惡果,強調的是新時代的革命家們必須從共黨空前的兇殘性著眼,加強“責任倫理”觀念,在號召人民行動時,必須吸取八九學運的沉痛教 訓,時時處處以蒼生性命福祉為念,民之禍福,長在我心,不要再像方勵之那樣譁眾取寵,輕率煽動人民起來“以鬥爭爭取民主,也不要像柴玲那樣,為了自己的巨 大榮譽不被”上層人士“ “頭面人物”們竊奪,為了逃避17年的黑牢生涯,就輕率號召市民“保衛天安門”期待廣場上血流成河。

不幸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想。 20年來,我一直期待著當年的學運領袖出來真誠地向人民道歉謝罪。然而,這些人以及偽民運人士的毫無心肝的反應激怒了我。如果說20年前的柴玲還可以原 諒,如今的柴玲還要堅持維護她的神話形象,為此不惜動用她的雄厚財力搞垮一家非盈利組織,只不過是因為人家拍的電影忠實記錄了她的心聲,那就絕對無法原諒 了。更不能原諒的是,在八九學運發生之後,對我黨可以兇殘到何等地步,海外人士都有了最起碼的感性認識,偽民運頭子居然還有本事在網上盛讚“我們的英雄楊 佳”呼喚“大澤鄉起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需要多少年的邪惡文化積累,才能鍛造出這種毫無心肝的”民主鬥士“來?

不知道珍惜民命的“民運”只該破產,以民命為成功代價的野心家們只配被萬眾唾棄。只有當這形成國人的普遍共識後,我們這個民族也才能算是成熟了。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安裕周記﹕比起爆粗,誰更暴力?

【明報專訊】連續幾天開夜車埋頭埋腦讀這一屆國際電影節場刊的後遺症,是滿腦子都是電影對白和導演手法,所以當星期五晚上看到曾蔭權 出來評論社民連成員在立法會 議事堂上的所謂「粗言穢語」時,直覺就想起周潤發 在《監獄風雲》裏的一句對白﹕「我大聲唔代表我冇禮貌」。

和黎佩芬談起這場立法會語言爭論,腦海彈出上英國 文學課時的莎士比亞喜劇《Much Ado About Nothing》,有人譯《無事生非》,也有譯作《庸人自擾》,我則覺得《小題大做》這譯法是信達雅三者並全。

社民連三子的抗爭手法在講究和諧重視團結還要強調溝通的香港,肯定是豬八戒照鏡裏外不是人,其做法亦無新意,說到底不過是盜版的朱高正而已——若干年前朱 高正在台灣 立法院寫下中國議會史強力鬥爭的第一頁﹕一九八八年,介乎開放黨禁和獨裁政治歷史門檻之間的台灣人民,對老朱動輒跳上立法院長倪文亞桌子頓腳把文件踢得像 漫天雪的做法一般都有着近鄉情更怯的說不可接受,對老朱解說此舉是「在國民黨 獨裁時期,反對黨為有效監督,必須採取極端手段;溫和的問政方式,無法有效推動民主發展」也不一定認為說得過去。這很正常,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去 世前,台灣不少孩子還以為只能姓蔣的才能當總統,可不是嗎,一九四九年是蔣介石總統,到一九八八是蔣經國總統,說不好還有人以為「蔣總統」是這兩父子的共 同姓名呢。在這種政治氣候下,封閉多年的台灣社會怎可能接受得了朱高正?

推撞拉擠 師法台灣

朱高正畢業自台灣大學法律系,西德波恩大學哲學博士,論文題目是康德。古今二人在這一份上倒是一脈相承,康德以批判哲學成為啟蒙運動的頂樑柱,朱高正的推 撞拉擠也令他在漫天風雨待黎明 的台灣大放異彩。不過,朱高正的手法在台灣行得通,不等於在香港可以讓所有人受落,尤其在是對「暴力」一詞過敏的香港,由於不像台灣有着閩南族群的「幹」 文化,要飽受英式紳士教育的後殖時代港人嚥下這一套,恐怕還得等一段時間。

在這次所謂「粗言穢語」風波中,有一種評論是社民連三子在議事上施與的是「語言暴力」。這種結論,無疑是日常生活語言的經驗主義,劉慧卿 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香港社會一般民眾的看法,就是這些話「在家裏不適宜對小孩子說」。對於這點,陳偉業 和梁國雄 的「仆街」、「臭四」二字經的確有兒童不宜的social context况味,易言之,他們這兩句二字經有「教壞細路」之嫌,姑勿論香港只懂打機和被迫上興趣班的「細路」,有沒有空閒或者其父母是否願意賠上機會 成本讓孩子看立法會直播(一般的電視新聞報道已非原汁原味,二字經在「嘟」的一聲中已被蓋過),這是我城的另一個公民教育問題。

什麼是暴力

沉澱過後,令人感到狐疑的是,我們社會只有社民連才會有語言暴力嗎?進一步說,誰擁有權力定義(define)什麼是語言暴力,或更簡單一點,什麼才是暴力。

語言暴力不僅在於語言本身,話語者的權勢地位對於無權無勢者來說其實便是一種暴力。在一些人眼中,梁國雄和陳偉業的二字經是「語言暴力」,這樣,回歸以來 立法會加快普選 的提案,在保皇黨力拒下屢遭否決,在追求更大程度民主的political context來說,范徐麗泰 或曾鈺成 兩位先後立法會主席的一句「議案被否決」,也是屬於語言暴力的一種。記憶中,這樣的語言暴力不止一次發生,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凌晨,當時的政務司 長許仕仁 在立法會否決了官方鳥籠民主式的政改方案後,臉色鐵青譴責李柱銘 及陳日君 ,「反對派議員發揮了他們對特區政府 施壓的能力,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要他們「承擔政改方案被否決的後果」,話語之間充滿intimidation,這也未嘗不是語言暴力的一種。至於最令我不寒而慄的是二○○六年八月立法會 討論《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民建聯 議員劉江華 在議事堂上「總之就是要站在這裏,寸步不移,一條修訂都不能通過,不能夠讓反對派破壞治安得逞」,端的是手執鋼刀,殺氣騰騰。當然,如今貴為行政會議 兼立法會成員的劉議員,當年怎樣也想不到充滿牛氣的「唯我劉大將軍」的這番話,到了今天被證實是為執法部門種種違規竊聽長開綠燈。

類似的語言暴力多不勝數,應該指出的是,這些語言暴力因着講話的人的權勢及背景,其令人心膽俱寒的程度,比起問候娘親式的草根式語言暴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許有人會爭論,民主派 議員的講話也有其暴力特質,如威脅要杯葛會議,也有人常說要鼓動市民上街抗爭。這是抽離背景的只見樹木不見樹林,二○○七年底,民政局長曾德成 在立法會上對陳方安生 的一段話,先說陳方安生曾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當官,除非她認為殖民統治便是民主,否則她當時做的是民生工作還是「官生」?還借陳方安生的名字來揶揄她應該 叫「安生」還是「官生」。倘若曾德成寫出或念出這些話時仍是報人身分,純粹作為意見表達,肯定無人有異議,可是當曾德成以局長之身講出這番話,以大凌小以 強凌弱顯見無遺——他後面是特區政府的政治機器,再後面說不定是中國共產黨 及中華人民共和國 ,陳方安生不過一介退休官員,她能擋得住國家機器?她也許不知道,我國的語言暴力早發軔於六十年代,那時就有初學班水平的「把反動派鬥垮」,也有具歷史角 度的「批臭宋江這個投降派」,當然更有終極版的「誰敢反對毛主席,就砸爛誰的狗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竊鈎者誅 竊國者侯

不獨東方,西方社會也有類似的暴力,有從上而下的,也有由下至上的。前者如尼克遜在水門案下令革除檢察官的職務,這是赤裸裸的政治暴力,但結果是尼克遜成 為美國 歷史上第一個半途辭職下台的總統。以下而上的暴力,是源自帕拉圖、近三十年被保守派精英分子任意挪用的Tyranny of the Majority。不同的是,在這兩種暴力存在的社會,他們都有堅壁清野的制衡力量,尼克遜買下了內閣,國會也奈他不何,但他始終無法頂住傳媒的口誅筆 伐。保守派精英可以貶低大眾,但最終難以踰越選舉的天塹,喬治布殊 的班子是一幫自視高人一等的南部精英,他們曾經作惡,他們曾經使用政治暴力,在攻打伊拉克 戰鬥前夕逼使傳媒就範,但他們無法在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中迫逼選民投他一票。不可一世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 在○六年的中期選舉後下台,布殊主義在○八年大選輸得灰頭土臉,最終灰飛煙滅。

沒有勇氣的城市

然而,香港不見得全部傳媒都能夠秉持監察政府的功能,在《基本法 》規限下,更難孕育足以攆走無能之輩的政治制度。於是,在這大缸渾水裏,特區政治十二年來出現一種令人頗為難過的走向,便是為高位者諱,卑賤者死不足惜。 人們當然可以譴責梁國雄和陳偉業在立法會上的「粗言穢語」是「教壞細路」,但對於另些教壞細路的行為如背信棄義,如指鹿為馬,如過橋抽板,如官商勾結,如 欺上瞞下等等都視而不見,近期尋且有竊鈎者誅,竊國者侯之象。可悲的是,我們的社會不要說上街抗爭,連嘲笑這些不平事的創意也付之厥如;當大陸網民面對日 益壓抑的大氣候創作出「草泥馬」和「臥槽泥馬」發泄萬般不滿時,我們卻在濕漉漉的暮春三月裏四肢發軟癱在一邊,口中喃喃自語。這是一個沒有勇氣的城市。

文 安 裕

彭志銘﹕一個沒仆街的香港——論患上語文恐懼症的傳媒

彭志銘﹕一個沒仆街的香港——論患上語文恐懼症的傳媒
【明報專訊】兩年前,香港廣管局誤指電影《秋天的童話》有粗口對白後,身為出版、電影、傳媒和語言研究的參與者,我一直呼籲有關當局早日確立粗口的定義, 更期望他們準繩地廣列所有粗口詞彙,讓人有所依循,總好過,像那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甯漢豪,早有謀算的說:「乜叫粗口,唔需要乜語言專家,作為 有子女媽媽,會唔會教導子女作文及講時,講頭先梁國雄議員講兩個字(即「仆街」)?如果唔會,呢個係我心目中的尺度。」罔顧法律精神,不尊重法治社會,毫無保留地顯露為官者的人治心態,欠理性的表述:「我話係就係」,高度體驗了回歸後,香港大陸化的寫照。
據知,廣管局遭各方譴責後,去年,透過公關公司,找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做了一個「粗口鑑定」調查研究,但所得的結果報告,卻緊緊鎖落櫃桶底,不敢示人。
如今,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藉社民連3議員在議事堂內「爆粗」,立即借題發揮,倡議制訂「議會用語」,列出「不適當語言的詞彙字庫」,我舉腳贊成,不知,他能否在曾蔭權特首任內完成這偉大使命?
其實,曾鈺成主席大可毋須操心,爭做醜人,起干擾言論自由的罪狀,因在這個充滿驚恐、反智及順從的畸形和諧社會,怎有人不妥協和不自律?
「仆街」是咒罵語 而非粗口
我在一份免費報紙專欄,解說「仆街」一詞,原非「粗口」,頂多算是「咒罵語」,卻接獲該報社長來電,指「仆街」兩字,不能出街,理由是他「認為」那是粗 口,不管我這個「粗口專家」如何闡釋,絲毫不能改變他的裁決;爭拗中,我說改為「趴街」、「PK」可否嗎?社長答可考慮,那我就更加堅持我的「研究成 果」,何解同義的「趴街」、「PK」能登大雅之堂,「仆街」就唔得呢?
及後,我接受用「x街」見報,!我不是妥協,而是讓今天的報紙,紀錄了一次向政府控訴的一個證據:它令人恐慌失常!
最好笑的,另有報章引述長毛的「粗口」,是刊登「仆×」這樣的黑材料。
不要以為印刷媒體舉止失措,香港的電子傳媒,統統將「仆街」、「臭四」、「狗」和「吊吊揈」視作洪水猛獸,不是有畫面而無聲的「靜音」傳送外,就是在關鍵位DO去。
以敢言著稱的電台節目主持人李慧玲,在其《左右大局》內,引述當日梁國雄和陳偉業的言論時,亦不斷刪掉關鍵詞,用DO音覆蓋她個人認為是粗口的詞彙;在收 音機旁的聽眾,聽礙耳的DO DO聲不打緊,但傳播信息的把關人,卻身不由己地,一手窒礙呈現新聞的真確性,才是值得咱們日叫夜嗌爭取報道事實真相的新聞工作者深思的課題。
與此同時,李慧玲在節目內大談中國政府打壓言論自由,刪截互聯網上熱爆的「草泥馬」事件,並播放由小孩童合唱的國語歌《草泥馬戈壁》,但分多鐘的歌聲中, 「草泥馬」的「草」,和「戈壁」的「壁」,都被DO聲代替,原因,又是「草泥馬」是內地髒話「操你媽」,「戈壁」是「個屄」同音之過也!
23條幽靈在空中飄浮
說畸形現象,就是李慧玲(或其他節目主持人)敢於多番用「廣東話」講「草泥馬」和「戈壁」等字,卻忌諱「母語」正音,這明顯不是「字」出了問題,而是「音」有事啦!按此邏輯而言,「仆街」一詞,用普通話念出,豈不是沒有教壞細路囉!
中文漢字之形成,跳不出「形」、「音」、「義」三個範疇。「仆」是象形的「人之倒下」;「仆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俗語,寓意「倒斃街頭」。中國古時習俗,人要臥逝家中,才為「善終」,一旦橫屍路上,即「不得好死」也,所以,「仆街」一詞,只能算咒罵語,而非粗口。
現香港法律,沒有明確訂實「粗口」詞彙的清單,而坊間一般直覺的「粗口」,只是廣州話的、跟性器官和性行為有關的字句,但閩南話之「幹」、北京的「操」,甚或潮州之「陪」,何解無人理會的呢?
世間,悠悠之口,連上帝拆掉巴比塔,也阻截不了人們大嘴巴的弄是說非,何,地球上一個小島議事堂的一個小人呢?
曾鈺成主席伺機修訂立法會用語,除了是無知和無結果的表現外,更讓人看穿了隱隱作動的23條幽靈在空中飄浮。控制話語權的手段,可分3步驟:首先,不准你 講我不愛聽的話,再而,等你講我喜歡聽的話,最後,要你聽我講我要你講的話。今天,我們看到一個特區芝麻官憑個人愛好決定語言的法律定義,明天,我們還能 看到這個法治社會的前途嗎?加上,一群不爭氣、方寸大亂的傳媒精英,廁身在這惶恐、無知和自律的浮城上,怎教人不想起「仆街」二字呢?

練乙錚: 論議會中的語言暴力

2009年3月30日

「粗口」或「如粗口」在嚴肅的議事堂中出現,政界為之辯得面紅耳赤,誠憾事也。傳統的禮,是古代統治階級遺給現代人最可珍惜的東西之一,中外如是,若丟失 了,我們這一代人何以對列祖列宗?動粗涉情緒,回應則必須理性,包括態度和思維。今天談此事,從具體處理方法入手,再論事件的政治文化涵義。

面對社民連語言進襲,有兩種回應策略,其一是按現有規矩辦事,任何人在立會認為受語暴襲擊,可要求主席按議事規則裁決,對襲人者採取行動,輕者發警告,重的罰離場,等等;其二是加強制裁規例,如曾鈺成主席提議訂出「粗語錄」,作議員說話指引。對 於後一種意見,筆者期期以為不可;為一兩個詞語是否粗口,大家已經吵了幾個星期,若出整本語錄,試問要吵多久?且此法之無效,不僅因為粵語同音近義字多, 或者因為動粗者可改用雙語、三語、多語而錄不勝錄、防不勝防,還由於語言現象極其複雜,往往雅粗難分,遇上巧言善辯者,道理更說不清。舉最極端例子:魯迅論的「國罵」,夠粗了,他略去的那個「屄」字,自必更甚。查實不然;《辭海》說:「屄,筆漪切,音卑,支韻,女人陰戶,見《正字通》」。又「粵罵」中的「屌」字,我們的司長連聲用過,考之,亦非粗言,俗語而已;《辭海》說:「底杳切,貂上聲,篠韻,男子陰也,見《字彙》,按《正字通》:「此為方俗語,史傳皆曰『勢』」。」黃毓民讀 中文出身,還是史學碩士,對這等字絕不陌生,高官或其他議員和他理論,量非對手,民意支持,若非絕對,也不管用,到時恐怕不做高深顧問研究報告解決不了法 律問題。此必也在社民連三子行事之前的政治精算結論之中。立會待議之事甚多,還為這等口舌官司浪費金錢時間,到頭來要事不議,市民更加不滿,三子便可諉過 於決意追究此「小」事的高官和議員,得分由是更多。故筆者認為,限制立會語言暴力按現有規章辦事為短期上策,反正立會主席可把尺度收緊,減少語暴對議會程 序的干擾至最低限度。論中期,三子的行為,只能通過投票箱解決;若認為比例代表制有利社民連過關當選,可改用簡單多數決,但可惜當權派也是少數派,受益於 此制,絕不會贊成。

談語暴,筆者想起十年前美國發生的「侯活特事件」。一九九九年,華府黑人市長的一位白人助理侯活特(D. Howard),在市議會討論預算案時用了形容詞「niggardly」,有人強烈抗議,因為此字發音與 nigger(黑鬼)近似。美國七十年代以來講種族平等,公開場合出言歧視,那還得了?果然,幾聲抗議之下,市長快快把侯氏解僱了。事實 上,niggard 與 nigger 風馬牛不相及,是「孤寒」之意;有當地同志團體(侯氏是同志)得知此事,作不平鳴,市長始知自己擺了大烏龍,全國黑人民權組織NAACP也認為不妥,要求 市長道歉、讓侯氏復職,並「給有需要的人士每人送一本字典」。侯氏婉拒原來職位,市長安排他到另一崗位做事,和氣收場。侯氏說:「我不記恨。從前以為「色 盲」(colorblind)社會就是好社會,此事讓我明白,現實不然。白人當然可以天天輕鬆不想種族膚色事,但依然身受其害的黑人不可能。」儒家認為, 將心比心是「恕」,把人當人是「仁」,侯氏庶幾做到了;由一件疑似語暴事,他悟出背後的歷史涵義。

西方議會辯詞激烈,但議員斌斌有禮,講求紳士風度(范太據此提議,用幽默諷刺代替粗言穢語);常見肢體衝突、語言暴力的議會,多在發展及落後國家。此 中原因,並非發展中國家不知禮、不理性,不適宜民主議會政治,而是這些國家的統治階級在必然的民主化和政治開放過程中,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讓權過慢、積怨 太深,與民眾覺醒速度(即爭取自身利益的意識增長速度)不相稱;在此過程中,有機會代表被壓迫者進入議會的代議士,又遇既得利益當權派重重阻撓,結果,這 些人訴諸「憤」而不訴諸「理」,便很自然。設想,換作是美國,若六十年代民權運動以來,種族平等立法無寸進,白人政府一 味賴、一味拖,三K黨依然橫行,公共汽車依然分座,學校依然分色,有色人種積怨日深一日,有一天,國會擠進幾位少數族裔議員,他們還會說話議政斌斌有禮 嗎?運動當初,美國的確採用高壓,反而激化社會矛盾,後來選擇的,是另一條路,即通過法律力量,在社會、經濟、政治上對有色人種開放,結果,激進的黑人運 動領袖如Huey Newton,Eldridge Cleaver等的思想,很快失去主導地位(大家若看 Cleaver 的書,一定受不了他的語言暴力。)今年,美國兩大黨的主席都是黑人,而共和黨最近推出準備下屆挑戰奧巴馬的人選 Bobby Jindal,是一位在美國南方出生的純印度裔人,上月奧巴馬作國情報告之後,代表反對黨作反駁發言的,就是他。全美人口三億六百萬,黑人佔百分之十三;全美各地市長當中,黑人佔六百四十一位,管治人口達四千萬,亦剛巧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資料見美國黑人市長聯會NCBM網頁)。這些都不是偶然。激進思想萌芽不能堵塞,只能疏導;半民主半開放社會要和諧前進,唯一辦法是快一點走向民主開放。

社民連以語暴爭取激進選民,同時激化選民,令社會出現不和諧,解決辦法不能簡單立例強制收口,無論在微觀還是宏觀層次,都是如此。我們要考慮「社民連現象」的歷史動能和涵義,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官 員 也 該 有 「 非 議 會 適 用 」 詞 彙--嚴 櫻

立 法 會 粗 口 事 件 鬧 得沸 沸 揚 揚 。 唐 司 長 一 聲 令 下 , 立 會 主 席 曾 鈺 成 立 時 挺 身 保 駕 , 建 議 議 事 規 則 委 員 會建 立 非 議 會 適 用 字 庫 , 限 制 議 員 用 詞 , 好 一 個 神 來 之 筆 。
筆 者 愚 昧 , 至 今 未聞 世 上 會 有 任 何 民 選 議 員 為 保 護 政 府 官 員 之 尊 嚴 , 主 動 建 議 限 制 民 選 議 會 可 用 之 詞彙 。 敢 問 「 非 議 會 適 用 」 一 詞 , 語 意 含 糊 , 定 奪 由 誰 ? 今 日 說 不 得 本 地 粗 口 , 說 上一 口 京 片 子 的 穢 言 又 如 何 ? 聽 得 懂 京 片 子 , 那 麼 福 建 粗 口 又 聽 懂 否 ? 好 吧 , 不 說 別省 方 言 , 單 是 本 地 粗 口 之 諧 音 , 就 已 禁 之 不 絕 , 配 以 各 式 新 舊 不 文 手 勢 , 就 更 加 繪影 繪 聲 , 辱 罵 效 果 簡 直 相 得 益 彰 , 試 問 如 何 禁 得 來 ? 只 怕 粗 口 日 新 月 異 , 無 日 無 之。 若 然 政 策 失 誤 戳 不 破 官 員 的 呎 厚 面 皮 , 半 句 粗 言 卻 真 能 刺 穿 他 們 的 脆 弱 心 靈 , 筆者 倒 建 議 各 高 官 戴 上 耳 機 收 聽 英 語 傳 譯 , 或 由 專 人 現 場 即 時 去 蕪 存 菁 , 覆 述 議 員 的質 詢 。

提 出 箝 制 是 一 大 諷 刺
社民 連 三 子 一 向 打 法 粗 野 , 人 盡 皆 知 , 在 議 事 堂 上 大 放 粗 言 穢 語 , 實 屬 意 料 之 事 。 筆者 無 意 為 三 子 之 語 言 及 解 釋 辯 護 , 畢 竟 支 持 他 們 之 市 民 , 理 應 預 料 他 們 在 議 會 會 有此 一 着 , 彼 等 之 言 行 , 未 嘗 不 是 反 映 選 民 之 意 願 ─ ─ 只 要 粗 言 不 涉 受 者 親 人 朋 友 ,筆 者 易 地 而 處 , 自 問 可 以 一 笑 置 之 。 倒 是 由 民 選 議 員 主 動 提 出 自 我 箝 制 , 是 對 這 個所 謂 莊 嚴 議 會 的 最 大 諷 刺 。 議 員 不 是 小 學 生 , 所 謂 議 事 的 manner , 理 應 出 自 心 照不 宣 的 默 契 , 而 不 是 白 紙 黑 字 的 禁 制 , 既 然 選 擇 口 沒 遮 攔 , 議 員 就 自 須 向 選 民 承 擔, 由 市 民 的 反 應 去 督 促 、 制 約 , 政 權 不 宜 、 亦 不 容 過 問 。 再 者 , 今 日 說 粗 言 傷 害 官員 , 難 道 「 林 公 公 」 、 「 掃 把 頭 」 等 戲 謔 又 不 會 傷 害 官 員 心 靈 ? 應 否 被 劃 入 「 非 議會 適 用 」 類 別 ? 若 然 議 員 要 忌 憚 , 筆 者 建 議 官 員 同 樣 該 有 不 適 用 之 詞 彙 : 甚 麼 「 不排 除 」 、 「 不 存 在 」 、 「 單 一 事 件 」 、 「 假 設 性 問 題 」 、 「 未 有 共 識 」 、 「 循 序 漸進 」 、 「 親 疏 有 別 」 等 , 傷 害 公 眾 感 情 , 侮 辱 公 眾 智 慧 , 該 禁 否 ?
「 莊 嚴 」一 詞 , 不 時 都 掛 在 議 員 及 官 員 嘴 邊 , 每 有 提 及 , 都 是 一 副 不 惜 代 價 、 堅 決 維 護 的 嘴臉 。 然 而 , 一 個 非 全 民 普 選 的 議 會 , 一 個 以 分 組 點 票 削 弱 民 權 的 議 會 , 一 個 議 員 難以 提 出 私 人 草 案 的 議 會 , 一 個 要 定 時 向 政 府 首 長 致 謝 的 議 會 , 它 穿 着 所 謂 民 主 的 新衣 , 只 能 議 事 , 難 辦 實 事 , 試 問 何 來 的 尊 嚴 ? 一 個 制 衡 力 弱 , 監 察 有 限 的 議 會 , 尊嚴 其 實 老 早 被 當 權 者 剝 奪 殆 盡 。 真 正 的 尊 嚴 , 是 來 自 議 員 不 顛 倒 是 非 、 不 趨 炎 附 勢、 不 愚 弄 選 民 , 敢 替 市 民 說 真 話 , 敢 討 公 理 、 求 真 相 。 尊 嚴 , 從 來 都 是 「 自 己 俾 」。
縱 然 議 員 不 當 , 政 府 此 次 卻 犯 了 「 抵 不 住 氣 」 錯 誤 , 連 行 政 長 官 都 要 出 面 表 示 憤 慨 , 聯 手 將 事 件 升 溫 。

反 撲 令 民 眾 越 趨 不 滿
以策 略 而 言 , 政 府 近 年 劣 績 斑 斑 , 此 時 發 難 , 一 會 被 認 定 小 題 大 做 , 是 轉 移 視 線 、 借故 反 擊 對 頭 的 手 段 ; 二 會 強 化 政 府 在 公 眾 心 中 「 錯 就 不 認 , 受 辱 就 撲 」 、 事 事 只 以尊 嚴 為 先 之 不 良 形 象 ; 三 是 一 般 民 眾 確 實 認 為 政 府 配 受 粗 口 有 餘 , 反 撲 只 會 令 民 眾越 趨 不 滿 。 政 府 當 下 實 幹 無 能 , 又 不 願 擔 當 公 眾 的 出 氣 袋 , 反 而 選 擇 自 己 先 行 出 氣發 難 , 自 身 有 虧 , 義 正 辭 嚴 都 等 同 虛 言 妄 語 , 算 是 正 中 社 民 連 三 子 「 踩 台 」 之 下 懷。
政 府 正 處 弱 勢 , 更 逢 金 融 海 嘯 , 本 該 無 暇 作 語 言 傾 軋 ; 倘 若 只 以 一 句 遺 憾, 一 臉 無 奈 , 再 宣 示 共 度 時 艱 之 決 心 , 少 點 氣 忿 之 餘 , 說 不 定 會 令 議 員 們 被 勝 利 冲昏 頭 腦 , 乘 勝 追 擊 。 畢 竟 粗 口 初 聽 過 癮 , 多 聽 反 感 , 公 眾 見 政 府 唯 唯 諾 諾 , 但 仍 埋頭 苦 幹 , 也 許 會 頓 生 憐 憫 之 心 , 反 過 來 呵 護 一 眾 官 員 。 適 度 退 讓 , 就 是 以 柔 制 剛 ── 就 當 是 被 僱 主 教 訓 一 頓 , 僱 主 心 頭 也 會 順 些 ─ ─ 除 非 , 政 府 搞 不 清 誰 是 僱 主 , 那就 另 當 別 論 。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信報: 社民連「粗鄙行徑」衝擊議會文化?

擲蕉、掃台、爆粗,近月成為城中熱話。立法會今、明兩日辯論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等一眾高官將出席會議,聽取議員意見,外界關注社民連將如何出招,多於預算案的內容。
單是擲蕉一幕,YouTube瀏覽人次已直逼四十萬!事件除了令政府官員人人自危 (擔心隨時「中蕉」),更引發泛民分裂危機!社民連一連串動粗事件,究竟對社會造成什麼衝擊?反映本港需要怎樣的議會文化?本報昨日特此舉辦論壇,探討動粗背後的意識形態。
是次論壇的主題,乃探討議會文化。甫開始,四位嘉賓已急不及待為「粗口」下定義。
「《國風》多里巷猥辭,《楚辭》盛用土語方物,非不斐然可觀。」社民連梁國雄【圖左二】有備而來,由五四運動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談起,指《國風》與《楚辭》兩大典籍,均運用大量里巷猥辭和土語方言,但無損其文學價值,可見字詞的內涵,與社會氛圍相輔相成。
藉動粗抗衡小圈子政府梁國雄表示,五四運動開創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先河,讓普通老百姓都能說話、入文,不少廣東俚語一直流傳至今,由於只具語音、不能被書寫 成字,因此被視為「不文」,被現今社會視為粗口。事實上,若查考典籍,自會發現「仆街」、「臭四」都是流傳已久的民間俚語,跟粗口沾不上邊。
社民連代表一批較激烈的民主派基層選民,梁國雄坦言,擲蕉、掃台等一連串行為,都是選民認為他們該做的事,目的是截停政府官員發言、抗衡小圈子選舉產生的政府,並促使市民反思議會的合法性。
至於爆粗,亦是將廣東俚語、廣東文化帶入議會,代表社民連的選民,甚至普羅大眾:「(民主黨)劉慧卿只懂得用『震驚』,因為她詞彙貧乏,只懂將astonishing譯作中文,幾位大狀(指公民黨議員)都是英文人,平日發言只是翻譯英文,咁你話有無問題!」
論壇上,一直默默聆聽、較少發言的民建聯葉國謙【圖右二】,一聽見梁國雄的「截停官員發言」論,即提出強烈反駁。葉國謙認為,本港的選舉制度包容各種聲 音,選民授權社民連三子進入議會,他亦會尊重,但強調議會乃莊嚴之地,讓各黨各派在議會常規之下暢所欲言,他反對社民連以激烈行為擾亂議會運作,擔心或令 立法會步向台灣模式:「我本人對粗口非常反感,在議會上,大家遣詞用字應有一種尊重」。
話題轉至議事規則,雙方火藥味甚濃,文化評論人、「進念二十面體」行政總監胡恩威【圖右】即場幽眾人一默,為雙方降溫。胡恩威憶述,小學年代已懂得香港俚語的趣味,大玩諧音,例如在課堂上舉手說:「老師,佢諗嘢呀!」在立法會上,若政府官員在思考,而有議員說「某某官員,你諗嘢咁樣!」又是否粗口?在胡恩威眼中,廣東話就是如此多fun!
胡恩威:反映議員背景胡 恩威對梁國雄的論述甚有同感,認為香港俚語深入民心,是香港的特色,相信大部分市民都講過或聽過「仆街」一詞,有如西方社會的「Jesus Christ!」、「Oh my God!」胡恩威認為,立法會上的語言,跟議員的社會背景有密切關係,毋須大驚小怪:「你要余若薇說粗口,她亦不懂得說!」既然立法會是社會各階層的縮 影,亦應包容議員使用各種語言,若要修改議事規則,他建議應禁止發表具侮辱或誹謗成分的語句,已經足夠。
不過,研究本港政治和傳媒社會學的新力量網絡理事陳和順【圖左】認為,社民連沒必要透過動粗和說粗口去代表他們的選民,強調粗口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亦擔心若立法會因社民連三子而修改議事規則,將造成極大的內耗。
立法會今、明兩日辯論財政預算案,外界關注社民連三子將如何出招。梁國雄慨嘆,近期的事件令他反思香港社會的文化觀、語言觀,他希望議會擺脫迂腐和高高在上的心態,學習面向群眾,面向俚語文化:「文化話事權,不應在藍血人(貴族)手上!」
究竟香港人想要怎樣的議會文化?還是留待手握話事權的選民來決定

劉慧卿民主黨副主席:一切源於不公義制度

近日,社會民主連線三位議員在立法會特別財務委員會,審議財政預算案的會議席上多次怒罵政府官員,衝擊議會文化,在社會上引起極大迴響。
立法會是一個莊嚴的議事堂,議員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立法會《議事規則》,維護議會的尊嚴和聲譽。作為立法會財務委員 會主席,我必須不偏不倚、秉公處事。我理解不同的議員會以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議政,而財委會主席應大公無私地按《議事規則》主持議會,令會議能暢順和有效 率地進行,及避免削弱立法會的公信力和認受性。




分組點票制度不公
我不認同議會內的粗暴行為,不論是「擲蕉」、「掃枱」或使用冒犯性和侮辱性言 詞,我相信很多市民亦持相同意見的。不過,我當了立法會議員十八年,亦曾見過不少不像樣的政治騷和令人厭惡的行為。有些議員在辯論時大數政府不是,強調自 己為市民爭取更多權益,有時更淚灑議事堂,但在投票時卻只懂保皇,有時更「轉」和違反承諾。究竟這些議員是「政客」還是「戲子」,有些市民也分不清楚。
我尊重社民連三位立法會議員的政治立場,亦明白他們的激烈抗爭行動是要衝擊香港不公義的制度:行政長官是由八百人組成的小圈子選舉產生;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亦非常不民主;立法會的分組點票制度不公平,讓小圈子選舉產生的議員有權否決直選議員的建議,而政府提出的議案則不受這制度限制。
面對這不堪的情況,市民產生無力感,有人更指這是官迫民反,衍生激烈抗爭行為衝擊政治制度,迫令大眾進行反思。我對不公平 和不公義的政制亦感到怒火冲天,但不會用激烈行動在議會內抗爭,因為我認為應該用和平、理性、非暴力和不作人身攻擊的方法去以理服人,我更相信這是很多香 港人對議員的期望。




擴大主席權力不當
立法會《議事規則》授權主席可命令行為極不檢的議員立即退席,不得繼續參與該次會議,我認為這權力是足的。 有人建議修改《議事規則》去懲罰犯規的議員,我不贊成給立法會主席更大權力去限制議員的言論和行為。因為選舉制度是不民主、不公平,修改議事規則去擴大主 席的權力是不恰當的,真正要修改的是選舉方法,讓市民可以盡快普選政府。面對不民主的制度,我們會繼續抗爭,並希望盡快改變這不公平的現象,而我們亦會堅 持以和平、理性、非暴力和不作人身攻擊的方式去議政,維持互相尊重的議會文化。
我們與社民連在今次事件上的意見不盡相同,但爭取民主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希望我們的合作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Hope that the pan-democracy front can resolve their conflict.

Hope that the pan-democracy front can resolve their conflict. Andy Chan

The moment when I saw the media release of the Democratic & Civic Parties in response to the LSD's 掃場 behavior, I smelled the rat.

Firstly, the two parties spoiled the chance to lend a helping hand to LSD (friends in need) to spare them the immense pressure from the conservative front;
Secondly, the two parties let loose the chance to point their fingers at the Government (as the real instigator of all radical behavior);
Third, the two parties were not able to interpret the LSD behavior as a political gesture in response to a repressive government and distorted legislature;
Fourth, add fuel for those LSD-supporters who held aggressive attitude towards Democratic and Civic Parties!

Have to admit that LSD and some of their fans have been making use of their internet radio to criticise the two parties for quite some time. Pan-demo supporters really look to the wisdom of their leaders for a resolution of their conflict.

老調子還沒唱完? —評討伐社民連之政治意含(長版)

老調子還沒唱完? —評討伐社民連之政治意含(長版) 陳景輝

社民連的議會抗爭模式再度引起批評,今回是「粗言穢語」。唐英年再度去信立法會表 示: 「嚴重背離互相尊重的精神」。複雜的是,自上次掃抬事件後,親建制派和泛民主派已經找出了他們的一套共享語彙:不管針對的是什麼——施政報告生果金、財政 預算和林瑞麟樂此不疲的官腔重播,總之維護立法會秩序和反對違反規則,一個以遵守建制規則為最高政治理想的陣營於焉形成。這不僅意味民主陣營的分裂,而是一次更為深刻的政治重構:政府、親建制派和泛民主派的戰線統 一。一片以立法會為中心的新戰場於是冒現。

已有論者指出,所謂相互尊重精神和遵守規則之道其實是紳士文化,即「競技精神」(Fair Play);不過「競技精神」只說對了一半,不足以說明目下那種根深蒂固的規則情意結,而尚有一項較少論及的就是堪稱殖民遺粹的共識政治。

尊重遊戲規則之殖民旋律

共識政治涉及兩部分,一面是通過行政力量建立思想心態相似、分擔統治任務的權力精英群,這方面特區政府依然勉力為之;但另一部分同 樣至關重要: 「尊重遊戲規則」(rules of the game)——即使規則是由殖民者外來強加的,好讓這部缺乏正當性的行政機器仍能行之有效,叫政治得以維持在一定水平的共識之上。就是說,管控體系就算多 麼缺乏正當性,只要尊重遊戲規則,它也可以永續發展。以上正是當下泛民及親建制共同維護的調子。

問題是:共識政治的老調子仍要唱下去嗎?在一個不民主的行政立法制度前,紳士般的立法會及其費厄潑賴(音譯FairPlay)之舉措真的值得人們尊崇?莫非人們忘記了魯迅的懇切批判?為什麼回歸後的今天殖民遺粹仍會受到馴化利用?讓我從歷史中的立法會說起。

愛麗斯夢遊立法會

一直以來,行政機關都企圖操控立法會。至少在1992 年行政立法兩邊正式分家之前,立法局連一個獨立的秘書處都沒有;93 年前,立法局主席一職更是由港督當然擔任。但同時,行政機構亦通過更動立法局的組成方式,爭取市民支持。就是說,控制和鬆綁並行不悖,只要立法局不具備完 整的立法監督能力就可以了。

今天所謂循序漸進的民主進程,難道不是跟各種對立法會的制度性閹割同時並存嗎?事實上,立法會發揮不了民主式有效監察的功能,倒頭來成為行政當局佯裝受到 制衡的偽民主櫥窗。官員不是常在為一項惡質政策辯護之際,煞有介事地說「法令是由立法會通過的」?!想 像一下這個偽民主櫥窗的意含。難道在一個制肘重重的 議會,要求人們「尊重遊戲規則」的意思,不就是等於要求人們成為櫥窗內的模特兒麼?!櫥窗中的模特兒其實是僵死的:她在別人的目光下,示範擺出已經設定好 的姿勢,穿上預先安排的襯衫。也許,模特兒很炫目很漂亮,但這是沒有生命的,立法會尊嚴更是無從談起。

我想起莫理思(Jan Morris)關於殖民地香港的 著作,書中提到時值1986 年魔幻般的立法會。話說當時香港因前途問題扣門而風高浪急,英方治下的香港人只有說不出的未來,大的改變都要由中國首肯方能決定,可謂「大勢已去」。然 而,荒謬之處恰恰在於此一緊張關頭,立法局卻表現得像是與世隔絕的,只游刃於遊戲規則設定的崗位,莫理思發人深省的寫道: 「立法局的表現就宛如某種一本正經模仿英國國會表現的諷仿表演。與會者的彬彬有禮、講求客套完全是西敏寺式作風,說話口吻極盡挖苦,說笑也是點到為止,很 有老練議員的分寸……議員笑得開心啊!而他(按:指出席議會的官員)則帶如許收斂的謙遜在滿堂莞爾中重新就座」。「在香港荒誕離奇騷動中這個進行辯論的 議會依然維持禮數講究」,莫理思最後總結道: 「不免予人愛麗絲漫遊仙境之感。」這就無法不讓我們想起魯迅對紳士文化的批判。

問題是:誰的Fair 誰的play

八十年前,新文化席捲中國,其時可說百家爭鳴。罵聲四起之際,有論者提倡「戰爭」的倫理,就是所謂費厄潑賴精神,說道:時人不論拉出什麼文化戰幔,切記尊 重對手。然而魯迅卻不能茍同。在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文中,他指出所謂「尊重對手」也得看清對手是誰,並鏗鏘的說道我們不能一味費厄: 「否則,他對你不費厄,你卻對他費厄,結果總是自己吃虧……所以要費厄,最好是要看清對手,倘是些不配承受費厄的,大可以老實不客氣;待到它也講費厄了, 然後再與它講費厄也不遲。」魯迅因而模仿其保守論敵說道:費厄潑賴實不符合中國國情。 情就如香港不民主行政主導的政治下,抽空要求在下者「尊重對手」是可圈可點的。

殖民遺粹的再利用

有趣是,回歸後今天人們仍一味拿尊重遊戲規則之殖民遺粹來審視我城,這又符合「港情」嗎?保皇派在殖民年代是吃共識政治苦頭的常客:他們被排除在權 力精英 集團之外,也在所謂遊戲規則底下遭壓制、驅趕甚至遞解。但這卻似乎無礙於今天他們的粉墨登場故技重施。這裏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我城的殖民遺產/文化是否適於 今天,而是它們如何為政治所利用。早在1927 年,魯迅已對此做過深刻的思考。

話說當年殖民政府的文化政策是提倡國粹,鼓勵學校宣揚四書五經。在中國大陸一片新文化運動的浩蕩潮流下,港英白種人在香港卻搞尊孔復古。當中的表表者無疑 是省港大罷工期間臨危授命而上任的港督金文泰,其任務之一正是化解民憤。他是個中國文化迷、操流利的國粵語。恰 巧他就任期間,魯迅受邀來港演說,講題是 「老調子已經唱完」,難得地成就了一次魯迅對香港殖民統治的批判。所謂老調,就是國粹。他敏銳地看穿殖民者對中國舊禮教的宣揚,並非尊重,而是利用。有什 麼用?魯迅說道: 「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換來的。無論中國人,外國人,凡是稱讚中國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就是說,國粹可堪利 用之處正是它那種侍奉主子的特性。

回到今日, 「尊重遊戲規則」正承襲這種「侍奉主子的特性」,一如公民教育課愛說:市民的首要責任是守法而非創造政治生活。這就說明了,人們何以寧願像1986 年的立法局般容忍自己的無所作為,但對一些違反秩序、試圖創造政治生活的情毫不容忍。 怪不得魯迅説他時代的老調子猶如一把“軟刀子”: 割頭不覺死。諷刺是:八十年前有殖民者借助國粹統治香港, 今天卻有特區當權派對殖民遺粹的再利用, 歷史真是飄忽而吊詭。

老調不該再唱

今日,審視這筆殖民遺粹格外重要。我們的政府不由人民授權,其認受性唯有建立在菁英和規則之上。然而,在愈益開放的社會中,建立意識形態相近的權力菁英集 團卻又殊不容易。這就導致了一種矛盾:政府既要推行一種精英共識,但權力精英又無力承擔共識政治所需要的奇里斯瑪(Charisma)象徵資本。剩下的解 決之道唯有是沒頭沒腦的「尊重遊戲規則」。

共識政治是把政治「精英化」、「規則化」,即去政治化的一種管控手段。學者金耀基在《行政吸納政冶》一文中提到「政治的行政化」,正是它的陰險處。今次衝 突中,論者視修改議事規則為解決之道,完全是泄露了「政治的行政化」之徵候:將政治的根本矛盾轉化成一項可堪管理的行政課題,淡化為規則條文的漏洞。

我並非完全贊同社民連,但時代確是不同了。源自民間社會的反對運動的邏輯卻恰恰相反:將法令規條重新政治化。只消看看人們對落伍的廣管條例、城市發展模式等的抵抗,往往都是不守規則地公民抗命的,社民連只是廣大反對運動隊伍中的一員。納悶的是:老調子還未唱完嗎?魯迅結論道:“凡有老舊的調子,一到有一個時候,是都應該唱完的,凡是有良心,有覺悟的人,到一個時候自然知道老調子不該再唱,將它拋棄。”

(短版原刊星期日明報)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新教牧师尼默勒的忏悔诗-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马丁·尼莫拉牧师忏悔短诗(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emöller):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They came first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by that time no one was left to speak up.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Als die Nazis die Kommunisten holten,
habe ich geschwiegen;ich war ja kein Kommunist.
Als sie die Sozialdemokraten einsperrten,
habe ich geschwiegen;ich war ja kein Sozialdemokrat.
Als sie die Gewerkschafter holten,
habe ich nicht protestiert;ich war ja kein Gewerkschafter.
Als sie die Juden holten,
habe ich geschwiegen;ich war ja kein Jude.
Als sie mich holten,
gab es keinen mehr, der protestieren konnte.

當納粹攻擊共產主義者時,
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並非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逮捕社會民主主義者時,
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並非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對付工會主義者時,
我沒有發聲;因為我並非工會主義者。
當他們排除猶太人時,
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並非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
已經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
再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 在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者德国新教教士马丁.尼莫拉的一道短诗。

尼默勒(1892.1.14-1984.3.6)出生在德国利普施塔特,一战时曾任潜艇艇长,因战功卓著,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战后,他做了一名新教牧师,开始研究神学。1931年,开始在柏林市郊上层人士居住区达勒姆任牧师。像当时德国许多新教徒一样,尼默勒憎恨社会主义革命、憎恨资产阶级民主,是个反犹主义者,认为魏玛共和国的十四年是黑暗的年代,为纳粹的“革命”而欢欣鼓舞。他在其自传《从潜艇到讲道坛》(From U-boat to Pulpit)中以满意的口气说:纳粹的革命终于胜利,它带来了他自己为之奋斗已久的民族复兴。尼默勒自然也受到纳粹当局的青睐,他的自传也得到纳粹报刊的特别颂扬,而成为畅销书。
一战后,德国的世俗化虽然加强了,但有90%多的人信教,其中2/3是新教徒,约有4500万,天主教信徒主要集中在德国南部和西南部,属于少数派。德国天主教和新教都对魏玛共和国不满,对希特勒采取了同情、合作,乃至支持的立场,其中新教更是积极。德国新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产物,没有统一的组织,教派众多(有28个),但都更具民族主义和德意志传统。根据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教随国定”( whose region, his religion)的原则,各邦诸侯自己决定本邦的宗教信仰,并对其提供保护,给予财政上的支持,诸侯事实上成了本邦的最高宗教领袖,教会则忠于本邦诸侯。此外,新教比天主教更为反犹。新教的创立者马丁路德就是一个狂热的反犹主义者,他的反犹言论,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他说,德国应清除犹太人,没收他们的“全部现款、珠宝和金银”,“放火焚烧犹太人的会堂和学校,拆毁他们的房屋……让他们寄宿在棚子里或马厩里……处于痛苦和监禁中”。但德国魏玛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政教分离原则,新教教会失去了原有的特权地位,与政府不再是以前那样共命运的关系。更令新教徒备感失落和心里不平衡的是,天主教中央党居然是联合政府中的一员,重要的一员!所以,新教各派对纳粹运动更有亲和力,其中最极端的要数德意志基督教徒派(German Christians)。德意志基督教徒自称是“耶稣基督的冲锋队员”( storm troopers of Christ),主张教会的一切行动应符合民族社会主义的需要,1932年他们组织德意志基督徒信仰运动(German Christians Faith Movement),强调民族利益,热烈拥护纳粹的种族学说和领袖原则,激烈反对犹太人,甚至要求废除《圣经》中的《旧约》和保罗书信,因为是犹太人所写;主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信仰”。
如此激烈的言行不仅遭到部分新教徒的反对,就连希特勒也觉得太过分了,认为这不利于纳粹当局统一、控制新教,便下令撤了德意志基督徒信仰运动柏林教区领袖克劳斯的职务。不过,希特勒也希望新教能统一起来,成立一个全国教会,并由自己的宗教事务顾问米勒担任全国主教。可是在1933年5月的选举中,教会方面却选举弗里德里希·冯·博德尔施文格为主教。这令希特勒很是不爽。纳粹当局出面干涉,解散了不少地方教会组织,把新教教会的几个德高望重的牧师停职,纵容冲锋队和秘密警察来对付不听话的牧师。不得已,博德尔施文格被迫辞职,9月米勒如愿当上了全国主教。米勒上台后即宣布断绝与德意志基督徒的关系,但不久却与希特勒青年团头目冯·希拉赫达成协议,把拥有70万会员的新教青年组织并入希特勒青年团。与此同时,米勒还把1933年4月7日纳粹当局通过的行政机构复职法提出的“雅利安条款”(Aryan Paragraph,非雅利安民族出身的市政人员必须“退休”)引入教会,禁止非雅利安人出身的人担任牧师和教会官员,已与非雅利安出身的人结婚的牧师和官员必须离职。
纳粹当局的此举遭到包括尼默勒在内的部分新教人士的反对。1933年,尼默勒创建牧师紧急联盟(Pastors' Emergency League),反对纳粹党干涉教会事务,反对歧视犹太裔基督徒。在他的倡议下,信义会和归正会这两个福音教派合并成为宣信会(Confessing Church,亦译“认信教会”或“明认信仰教会”),1934年宣信会在巴曼举行大会,公开宣布反对希特勒政权控制教会。会后尼默勒继续在德国各地布道。其实,尼默勒只是反对政府对教会事务的肆意干涉和过分的种族主义政策,并不是全然反对纳粹政权。1933年纳粹德国宣布退出国际联盟,牧师紧急联盟还给希特勒发去贺电,保证联盟对政府的支持;1935年纽伦堡种族法出笼后,尼默勒也没有表示反对。但是希特勒要的是“像狗一样顺从”的教会,不容有任何反对的声音。1935年底,秘密警察逮捕了700名宣信会的牧师。1937年7月1日,尼默勒也被逮捕,关进了监狱。1938年3月,在特别法庭受审,因“滥用讲道坛”和在教堂筹集捐款而被判罚2000马克和7个月监禁。因服刑已超过这一期限,所以法庭宣布把他当庭释放。但是当他走出法庭后即被秘密警察带走,被投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后转到达豪集中营,1945年再转到蒂罗尔集中营。
二战结束时,盟军将他释放。美国政府发现,与左派和共产党从事抵抗运动相比,一个新教牧师为自由而与希特勒政权做斗争更具宣传意义。因而,在美国新闻媒体上,尼默勒一度被宣传成反纳粹英雄。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尼默勒过去的亲纳粹和反犹言行,他也就失去了英雄的本色。不过,尼默勒还是个有良知的牧师,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有与纳粹当局合作和反犹的事实,并有了上面那首忏悔诗。尼默勒1945年参与重建福音会,1947年,任黑森-拿骚地区教会监督。努力宣传和平主义,到处演讲,呼吁国际和解,反对军备。1961年当选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六位主席之一,1984年去世。
尼默勒的忏悔是深刻的。希特勒上台不是通过不合法的暴力,是通过德国人民的合法选举,是因为多数德国选民像尼默勒一样对希特勒的暴行保持沉默的结果。这也就是说:如果选民不分善恶,民主和独裁之间只有一步路!
尼默勒的忏悔也是令人深思的。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义或恶被默许时,那不义或恶就被合法化了,一旦整个社会成了这样,这个国家还会好吗?在这里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一个人首先应做到不为恶,但只此还不够,还应行善事,行除恶这样的大善。

  上面這段話取自1989年8月28日出版的時代雜志上一篇為紀念二戰爆發50周年而撰寫的文章。這首詩有多個譯本,上面的這一段無疑是最權威的一個。但是,詩的作者經常不被人提及。在某種程度上,這一忽略並不重要。其實,馬丁‧尼莫拉是一位直言不諱的倡導者。他極力主張,必須要對德國在二戰期間犯下的罪孽承擔集體責任,以此作為救贖德國苦難的途徑。  另一方面,如果人們不了解上面這段文字來自于一位發誓“寧可燒毀教堂也決不宣揚納粹主義式三位一體(種族、血統和土地)”的人士,他們就可能由此而失落了某些重要的東西。  尼莫拉曾經受到人們的誤解。在成為牧師之前,他曾在一戰中指揮過一艘U型潛艇。也曾在希特勒掌權之前支持過他。實際上,納粹媒體曾因為他在一戰時的表現而將其樹為樣板… [新聞周刊1937年7月10日,32頁]  但是,尼莫拉很早就與納粹決裂。在1933年,他組織了牧師緊急同盟,以保護路德宗的牧師免受警察的騷擾。他是1934年巴門會議的主要組織者之一,這次會議確立了認信教會的神學基礎。盡管受到迫害,認信教會依然成為了德國人反抗希特勒的永恆象征。  從1933年到1937年,尼莫拉一直致力于粉碎納粹所維護的東西。有一次,他宣稱要談論德國人(路德)而不談及猶太人(基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路德)談到了他(基督)。[引自 Charles Colson,沖突中的國度]  他對納粹曲解所謂“積極的基督教”以反對“消極的基督教”嗤之以鼻。“積極的基督教”將德國人民的“特殊美德”樹為不言自明的公理,而“消極的基督教”則堅持認為所有的人——無論其屬于哪個種族——都犯有原罪,因此都需要悔改。時代雜志[1928年2月21日,25-27頁]曾刊登過他的一段布道詞︰  “我忍不住要直言不諱地說︰猶太人之所以陷入悲慘而屈辱的境地,就是因為它們所自恃的‘積極的基督教!’,他們之所以在世界歷史上承受咒詛,就是因為他們所願意接受的彌賽亞,僅僅是那種他們認為能夠幫助他們獲得自身的利益、實現他們自身的計劃和目的的彌賽亞,這樣他們就拋棄了上帝、上帝的道和上帝的約。所以當拿撒勒的耶穌[猶太人]顯然不肯停止呼吁[猶太人]悔改和信靠上帝時,他們就排斥他,並把他交于死地。由此盡管他們堅持認為自己是自由、強大和驕傲的人民,屬于一個血統純正、種族觀念強的民族,他們依然要背負咒詛。  猶太人想要的就是所謂‘積極的基督教’,但這是與耶穌本人所體現出的‘消極的基督教’相抵觸的。‘消極的基督教’所說的和所行的,都與悔改和相信耶穌是罪的救主緊密相連。朋友們,如果我們的國家沒有對罪的寬恕,沒有所謂的‘消極的基督教’,我們能與之安然相處嗎?我不能,你不能,我們的國家也不能。‘所以來吧,讓我們轉回到我們的主那里去!’”  1936年奧運會前夕,在一份以典型的77憲章風格寫就、並被偷運出國境發表的著名宣言中,他與另外9名牧師寫信給希特勒︰  “我們的人民正努力使神所確立的聯合歸于破裂。那是一種對抗神的人類自負。就此而論,我們必須警告元首,那就是屢屢向他表達的敬意只能歸于神。幾年前,元首反對將他的照片懸掛于新教的祭壇上。而今天,他的思想不僅成為政治決策的依據,也成為了道德和法律之源。他本人享有著祭司一般的尊嚴,甚至成為了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介… 我們要求給予我們的人民自由,以使他們未來能在基督的十字架標記下獨立自主,免得我們的子孫詛咒他們的長輩,因為他們將孩子們置于一個與上帝的國度相隔絕的狀態中。”[摘自 時代雜志 1936年7月27日]  在1937年以前,馬丁‧尼莫拉牧師受到外國媒體和柏林上層有影響的朋友的保護。但最終,他被捕入獄。也許是由于外國壓力,他被判有罪,但剛開始只是緩刑。然而,在希特勒的直接指示下,他旋即再次被捕。那時候起,直到二戰結束,他被囚禁在薩克森豪森和達豪集中營里。在戰爭即將結束時,他險被處死。[引自 Charles Colson 沖突中的國度]  戰後,尼莫拉走出牢房,宣講了文章起始處的這段話,並廣為人知… 他幫助起草了斯圖加特悔罪書,在這份聲明中,德國各新教教派的牧師正式承認他們對希特勒統治下的苦難負有連帶責任。1961年,他當選為世界基督教協會的六主席之一,這是一個基于新教信仰的普世教會團體。  尼莫拉也是一位堅定的和平主義者,他極力鼓吹和解。他積極謀求與東歐的接觸,1952年他訪問了莫斯科,1967年訪問了北越。他于1967年獲得了列寧和平獎,1971年獲得西德大十字獎章。馬丁‧尼莫拉于1984年3月6日在西德的威斯巴登去世,享年92歲。[選自 大英百科全書。]。

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刘炳凡妇科学术经验提要勾玄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一生致力于临床医疗实践和中医理论的研究,1972年刘老明确提出:“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的学术见解,以其深刻地 体现了中医学术的临床特征,逐渐受到全国中医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现在已成为中医临床界的共识,在国内外中医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刘老常说:“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因脾胃有如人体的内燃机,其功能所至,如纳化饮食,生会营卫,充五脏,实四肢,外关九窍,内养七神,固护卫 表等,皆以脾胃之气为本,使治而不治者,达到不治而治”。刘老这一思想,既是理论的高度抽象,也是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观其六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无不是这 一学术思想的深刻反映。内科如是,妇科亦复如是。兹以此为线索,将其六十余年所积累的妇科学术经验,拟从学术见解与临床经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勾玄提 要,供同道参考。
学术见解
在妇科领域里,能深刻体现刘老独特学术见解的观点,最主要的有“脾为女子之本论”、“通补奇经论”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1、脾为女子之本论
前人有“肝为女子之先天”说,后世从之者多。又因有“经水出诸肾”、“胞胎系于肾”的学术观点,因此,妇科从肾立论者,亦复不少。但刘老认为:女子以血为 本,而血之生化在脾胃,故认为“脾胃为女子之本”,现在根据我们的理解,从经、带、胎、产等4个方面,作一初步而粗浅的研究。

(1)、月经与脾胃
月经之常乖,虽以“天癸至”、“任脉通”为条件,但与太冲脉气血的盛衰,尤为密切。正如清.沈又彭所说“月事是经血,由太冲而来……月事不来、不调及崩, 是血病,咎在冲脉,冲脉隶阳明”(《沈氏女科辑要》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页)。冲脉为涵蓄、贮存和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脏器,有“血海”之称。但其气血之 盈亏,又直接受脾胃功能旺衰的影响。脾胃功能旺盛,气血生化有源,则气血充足而冲脉有血可藏,血海满盈,故月经应时而下;脾胃功能衰弱,则气血生化不及, 冲脉无血可藏,血海不能应时而满,因而,可导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不孕等病症的发生。脾为统血之脏,若脾气不足,血失所统,则又可导致月经先期、量 多、崩漏等病症的产生。月经之生发,以天癸为物质基础,而天癸是先天之精气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胎孕亦源于先天之精气而系于肾。由此可见,妇科病与肾的 关系尤为密切。然则,先天之精气主要依靠后天水谷之精气的不断充养,始能保持其“实而不满”的充盈状态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故刘老常常告诫我们:“临床 中应注重后天脾胃的调理,即使肝肾有亏,亦应重视调理脾胃,因为只有资助后天,才能滋养先天”。关于先后天的关系,陈修圆说,可为刘老经验之张本。陈修圆 说:“人之即生,以后天生先天,全赖中宫输精及肾,而后肾得补益”。(陈修圆《女科要旨》,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由此可见,先天精气(肾)的盈虚与后天 精气(脾胃)的盛衰,直接相关,并受其影响。可见“经水虽出诸肾”,而实资仰于脾。

2)、妊娠与脾胃
妊娠之后,胎儿全赖脾胃化生的气血以滋养。脾胃强健,气血生化有源,则胎儿得养而发育正常。反之,则胎儿失养而发育受到影响。因此,有“胎儿生发虽主肝 肾,而长养实关乎脾胃”(张璐《张氏医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之说。综此以观,可知胎孕虽与肾密切相关,但其长养实赖于脾。

(3)、带下与脾胃
带下为妇女生理之常。脾肾 蕴,气血充盈,则带下绵绵,滋润阴窍,勿令燥涩。若脾肾不足,精气血液不能化生带液,阴窍带液减少,则将失其滋养滑润而干涩疼痛。
水湿之运化,脾为其主。若脾运失司,则水湿不行而为病理之产物。若此水湿之邪偏渗阴窍,则滋养阴窍之生理带下又转而为带下之病矣。因此,带下之病,虽关乎 带脉,而实为脾肾功能失常所致。是以带下之病,又当以脾肾为主。然则,肾中精气之衰旺,实又与脾胃功能之常乖相消长。倘脾胃健运,纳化有常,则既可转水谷 之精微充肾以养肾,使肾之蒸腾气化有常,肾之蒸腾气化有常,则自无水邪之害;又可运化水湿,使水液代谢正常,水液代谢有常,则自无水湿偏渗之害。是以带下 生理病理,实与脾胃之关系最为密切。

(4)、产后与脾胃
临产失血过多,则产后抗力减弱而容易患病。虽则病因于产后失血,但气随血耗,实则气血俱不足之证也。然则,气血生化之源头在脾胃,果脾胃健运,则纳化有常,而能运化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复产后之虚。是以产后之康复与调理,实与脾胃最为相关。
刘老综合上述脾胃与妇女生理病理特点的关系之认识,在其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脾为女子之本”之新观点。这一学术见解,既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如上 述),又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以下再论)。因此,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由于刘老丰富的妇科临床经验,全部体现着这一新的学术观点,故不再举例。

2、通补奇经论
冲任督三脉,皆起于胞中,而胞宫又是主月经与孕育胎儿的主要器官,带脉则环腰一周,以约束诸经,与带下相关。女科有别于男子者,在有经带孕产。故知冲任督 带四脉与女科关系之密切。《黄帝内经》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可见,妇女月经的正 常来潮,及胎儿之孕育,除了“天癸”这个基本物质“至”以外,“任脉通”“太冲脉盛”亦是最基本的条件。
从生理的角度分析:为“阳脉之海”的督脉,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且能统摄诸经阳气,温煦胞宫;为“阴脉之海”的任脉,具有调节阴经气血的作用,且能主 持诸经阴气,滋育胞宫,主持胎孕;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的冲脉,有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为全身气血的要冲。月经的主要成份是血液,故与 之直接相关。

从病理的角度考虑:若冲脉血海空虚,则十二经之气血亦因之而不足,故此可出现月经不调,经行量少,或孕则胎萎不长;冲脉气血滞涩不利,则十二经之气血亦因 之而不利,故此可出现少腹、小腹胀痛,月经不调。任脉虚损,则不能滋育胞宫及妊养胎元,可引起月经过多、崩漏、胎漏等冲任亏损之变;若任脉不通,则可能出 现痛经、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病症。督脉不固,带脉失约,既可出现腰腿酸痛、月经漏下不止等病症;亦可出现带下绵绵、不孕、堕胎、小产等病症。 基于奇经与胞宫及女性生理病理之密切关系。故其治疗应注意奇经用药。虽然,前人有“八脉隶于肝肾”、“治肝肾之药,即是奇经之药”的观点,但刘老认为:从 实践的观点看,治肝肾之药,并不能尽达奇经。因此,刘老极为赞赏叶天士“论女科,须究奇经”的论点。对叶天士用奇经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作了深入的研 求,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总结,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的比较系统的用药经验。如以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骨碎补、附片、肉桂、巴戟天、紫石英等以温补督脉;用 菟丝子、龟版、龟胶、阿胶、杜仲、潼疾藜、枸杞子等以滋补任脉;用桑螵蛸、金樱子、芡实、鹿角霜、山药、白术等固涩带脉;用紫石英、半夏等以镇冲脉等。
此外,月经病异常日久,离经之血,即是瘀血,且“久病必有瘀”,瘀血阻滞经脉,任脉气血运行不畅,则血又难循经脉而溢出脉外,故可发生月经量多,月经先 期,经期延长、崩漏等病症。如河床淤塞,河水四溢;若仅为脉道瘀塞不利,则又可发生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经期延长、闭经、 瘕、不孕等病症。因此,不仅要保持奇经精气充足,冲脉气血旺盛,注意用药调补奇经,而且应注意保持任脉、冲脉气血通畅,注意通调奇经药的运用。如当归、川 芎、桃仁、玄胡、香附、益母草、 虫、水蛭、桂枝等。
刘老基于上述认识,认为“究奇经”,不是一味的只注意奇经精气不足之虚证而用补奇经之法,而是还要充分注意奇经经脉之滞而用通利奇经之药。因此,对叶天士 “论女科,须究奇经”之说,结合他自己的实践认识而予以发挥,提出了“通补奇经”之说,既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亦有丰富的实践依据。试举病案一则,以佐证 之。

【不孕】案:肖某某,26岁。婚后4年不孕,月经尚属正常。只是晚上常有腹痛胀,阴道分泌物减少,有时感腰背痛,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小。证 属奇经虚损,冲任气血不利。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味健脾助化,资助后天以培养先天以顾冲任之虚,以菟丝子、杜仲、枸杞补任脉之精气以助孕,佐温经活血,化瘀 通络疏通任脉冲脉脉道之品,以保持冲任之通畅。处方:北黄芪18克、当归12克、党参1 2克、白术10克、云苓12克、炙甘草5克、广陈皮5克、半夏5克、鸡内金3克、西砂仁3克、菟丝子15克、杜仲12克、枸杞12克、白芍1 2克、附片3克、丹参12克、鸡血藤15克、水蛭10克、肉桂1克(同煎),水煎服,每日一剂。守法守方,稍事调整,坚持治疗4月余,诸症消失而孕。

经验勾玄
近几十年来,就诊于刘老的病人,绝大部分都是久经常法治疗而无效的难治性疾病。病情复杂,因此,刘老愈疾,常数法并用,所谓有杂合之证即有杂合之方,药味 亦常在14~19味之间,看似杂乱无章,漫无纲纪,变化无常。然则,万变不离其宗,法虽多,却无一不是“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的具体体现。有 制之师,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兹以我搜求到的临床资料为据,从治法的角度分析介绍,以点带面,意在以此而窥刘老妇科临床经验之一斑。

1、药取中正平和,重在健脾养阴理血
“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脾胃为妇女之本”,这是刘老一贯的学术主张,故以健脾助胃资其气血生化之源而图本的治法,也就成为刘老治疗妇科疾 病的基本大法。这一治法,既有其理论渊源,又有其实践基础,符合“科学的抽象”这一科学的原则。因而,投剂辄中。妇女以血为用,血常不足,是其生理之常; 月经以太冲脉冲盛,任脉通为基本条件。因此,刘老在健脾助胃的同时,常结合养血补血以盛脉,活血化瘀以通任脉,为正常经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又因为精血互 化,经病日久,不仅气血耗损,经脉滞涩,且阴亦受伤。故刘老常在健脾理血的同时,结合养阴之法。刘老认为:补阴养阳之法,不可忽视。只有补阴以配阳,才能 保持阴阳中和平衡的状态,机体的动态平衡才能维持,疗效才能巩固。否则,仅补脾益气,气虽可复而阴不足以副丽之,则其效也必不能久长。因此,刘老常常综合 健脾理血养阴之法于一法之中,作为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大法。具体方药,亦常相对稳定。如健脾助胃方面,常选归芪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养血生血)或丹芪六君 子汤(健脾益气活血)加鸡内金、麦芽或山楂(又能养阴生津、活血消积)、砂仁(又能醒脾化湿)、澄茄(又能温中消胀)等;理血方面:常选当归、白芍、丹参 等活血养血补血;选蒲黄、灵脂、元胡等活血行血止痛;常选蒲黄炭、灵脂炭、荆芥炭、仙鹤草、(前3味被同行誉为刘氏三炭)活血行血止血;常选桃仁、水 蛭、 虫等攻逐凝瘀,通经开闭。养阴方面:常选女贞子、旱莲草或生地、白芍、淮山药、枣皮之属。如此方药,看似平淡,而实寓神奇。盖此平淡,实为精纯,乃针对妇 科疾病的根本矛盾而立法组方者,绝非泛泛之轻描淡写者可比。此平和中正之方正与老庄无为之大道同理,大道无为因而无所不为,其偏、倚、峻、险、怪异之有为 取巧者,岂可与之同日而语。天地无为,日月因之而行,万物因之而生。造化之机,自自然然,平平常常而神妙莫测。是知天地之间,凡神奇者,无不精纯,凡精纯 者,无不平淡(虽然,平淡者,来必尽神奇),切不可等闲视之。刘老此平淡之方,来自六十余年的垂炼,起危笃、决疑难,愈人之难愈,治人之不治,于平正之中 见功夫,稳重之中获奇效。兹举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漏、崩漏、闭经等六种不同的病症,以资隅反。

【月经先期】案:郑某某,48岁。近半年来,月经常提前8天左右,量多,且淋漓不尽,常延至7天以上。伴面浮、乏力、口干、乏味,大便1日2次不稀,舌质 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砂仁、鸡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行血以止血;二至丸、淮山药养阴补阴。 以其面浮(面肿为风)故加桑叶启皮毛,宣肺气而疏风邪,黄芪配茯苓,亦可益气利水消肿,故不再增利水消肿药;以其口干,故另用参须,木蝴蝶泡水代茶饮,益 气生津以润燥。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 2克、甘草3克、陈皮5克、半夏5克、西砂仁3克、鸡内金3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克、荆芥炭3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淮 山15克、桑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方参须10克、木蝴蝶3克,泡水代茶饮。先后来诊3次,守方不变,服药40余剂,月经准期,量中,5天尽,余 症次第消失而愈。

【经期延长】案:王某某,23岁。近半年来,经期延长,淋漓不净 10余日,呈浓咖啡色。伴经前轻度不适,腹痛,舌淡苔薄,脉细弱。以健脾理血养阴为治。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鸡金麦芽,益气养血,健脾助化;三炭、仙鹤草活 血止血;二至丸养阴。处方:北黄芪12克、当归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广陈皮5克、半夏5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 克、荆芥炭5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鸡内金5克、麦芽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28剂,月经期、量、色、质均恢复正常。

【月经量多】案:郑某某,47岁。近年来月经量多,每次约用纸2~4包,第2~3天量多如注,后淋漓不尽,迁延10余日以上,且常先期,甚或1月2次,经 色黑,夹紫黑凝块。伴腰痛,手足心热,眠差梦多,神疲气短,肢软无力,食少纳呆,口干喜热饮,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小。(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 血,更年期综合证)治从健脾、理血、养阴入手。方用黄芪六君子汤加西砂仁、鸡内金,益气健脾助胃;三炭,仙鹤草活血化瘀止血;二至丸养阴。以其眠差梦多, 故加炙远志、枣仁,养心安神以改善睡眠质量。处方:北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 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广陈皮5克、半夏5克、鸡内金4克、西砂仁4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克、荆芥炭5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5克、 旱莲草10克、酸枣仁10克、炙远志3克,水煎服,每日1剂。先后就诊四次,服药50余剂,除月经周期仍不准外,余症全部消失,直至顺利渡过更年期。

【经漏】案:罗某某,23岁。稍劳累或房事后即阴道流血已10个月。颜色先鲜红后转暗红色,为血性分泌物淋漓约3天。伴经期延长、经量多夹凝块,经前腹 胀,腰痛,大便稀,日行2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砂仁、鸡金,益气生血,健脾助化;三炭活血化瘀止 血;二至丸养阴。以其经漏日久,加白芨敛涩小血管以止血;以其伴腰酸痛,加淮山、枣皮养阴补肾以止腰酸痛。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2克、白 术10克、茯苓12克、甘草5克、广陈皮5克、半夏5克、西砂仁4克、鸡内金4克、蒲黄炭10克、灵脂炭10克、荆芥炭5克、仙鹤草15克、女贞子1 5克、旱莲草10克、白及12克、淮山药12克、枣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4剂,漏血已止,腰痛减轻,故于原方中去白及、淮山药、枣皮,加白 芍柔肝以利藏血,又协二至丸以养阴,加澄茄温中以助化。14剂后,患者自动停药,2月后复发,服2诊方28剂,病愈未发。

【崩漏】案:张某某,35岁。经常月经量多,经期紊乱,偶因劳累,血崩如注,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无效。诊见:面色白光白、睑、唇、舌俱淡, 爪甲失华,血仍未止,夹凝块,腰腹作痛,但欲饮水不欲食,伴头晕、心悸、失眠、神疲、气短、懒言,脉弦细涩。治宗健脾理血养阴大法。方用归芪四君子汤,益 气健脾统血;三炭活血止血;二至丸等养阴。另加酸枣仁、远志、大枣等补血养心安神。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云苓12克、 甘草5克、蒲黄炭10克、五灵脂10克、荆芥炭5克、仙鹤草15克、酸枣仁10克、远志(炙)3克、大枣4枚、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水煎服,每日 1剂。服药3剂,出血停止,去黄芪加骨碎补15克、丹皮炭10克,并以盐水漱口,降其浮火以愈其牙龈出血。4剂后,去止血药,另加龙眼肉补血养心,鸡内 金、麦芽健胃助化以善其后。28剂,食纳增,面红润,月经亦正常。

【闭经】案:孙某某,25岁。18岁起,月经愆期,量少色淡,经后隐隐腹痛,诊时已停闭4月余,伴头昏、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口干纳差,腰酸怕冷,脉细 弱,治以健脾生血。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白芍、大枣,益气健脾,生血补血,酸枣仁、炙远志、桂元肉补血养心,肉桂补督阳以温经脉。处方:黄芪15克、当归 12克、党参15克、白术1 0克、茯苓12克、甘草5克、陈皮5克、半夏5克、白芍12克、酸枣仁10克、炙远志3克、桂元肉12克、肉桂3克、砂仁4克、大枣4个。水煎服,每日1 剂。服14剂,精神好转,头昏减轻,食纳稍增,去桂元肉,加枸杞12克、女贞子15克补肝肾以养任脉,鸡内金、麦芽健脾胃而助消化,合归芪六君子汤等益气 补脾生血以盛冲脉。又7剂,月经来潮。以归芪六君子汤加味以善后,月经恢复正常。

2、法宗随证治之 变通灵活有序
健脾理血养阴大法,立足于经血之本气血,生命之本阴阳,而以后天之本脾胃为旨归。环环紧扣,着眼于人与病的根本矛盾,妇科疾病发生的普遍规律及妇女生理机 能的特点,注重整体调节。故有普遍的适应性,而能广泛地应用于妇科临床,为妇科多种疾病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上述所引六例不同的病症,就都是以健脾 理血养阴大法治愈的。然则,此基本治法,只是针对妇科疾病的主要矛盾、普遍规律确立的。因而只具普遍的适应性,而不具特异的针对性。因此,从临床实际来 看,对那极为复杂、千变万化的临床疑难疾病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死守成方,不予变通。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而不可能取得好的疗效。因为,临床上虽以 抓主要矛盾、掌握普遍规律为最首要、最关键的大问题。但是,如果忽视了发病的次要矛盾;忽视了疾病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矛盾的转化规律;忽视了各 种疾病的特殊矛盾;忽视了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矛盾、战胜疾病。因此,刘老在临床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一般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关系;处理好主 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注意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根据矛盾转化的规律,或促进矛盾转化,或控制矛盾转化,发挥整体调节之长,促其恢复新的动态平衡。故 特别注意在健脾理血养阴的同时,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及病、证、症的不同,加减化裁,灵活变通,活活泼泼,泛应曲当。真可谓病千变,药亦千变。然则,万变 不离其宗。这“宗”就是“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是以虽曰变通,实非变通。因为这种变通,不是漫无纲纪、茫无定见的乱变,也不是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的庸浅之对症而变。而是有原则、有统御,变化之中有不变。故虽千变万化,而仍不失为有制之师,是以能出奇制胜,愈人所不能愈,治人所不能治。这种有 纲纪、有统御之变,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有规律可寻的,绝非泛泛之辨证论治者可比也。切不可等闲视之。
从我们对刘老妇科临床经验粗浅的分析研究来看,其方药变化,虽然繁纷复杂,但概括起来,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即“不变之变”与“变而不变”。

(1)、不变之变
所谓不变之变,是指在“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重视脾胃”这个基本原则不变及理血、养阴法和主要方药不大变更的前提下,根据各个不同疾病(包括中医的病、 西医的病)的特殊矛盾和次症(或曰兼证)及个体差异性的不同而增损药物以治之的方法。这种变化的方法,又有 3种不同的变化规律。即药随病变,药随证变,药随人变。

药随病变
所谓药随病变,实际上是在基本方药的基础上,针对各病的基本病机或根本病因起特异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相当于现在常说的专病、专方、专药(其内容不完全相 同)。这条用药思路,取法于张仲景(如《辨病脉症并治》及茵陈治黄疸,瓜萎、薤白治胸痹之类),徐灵胎(如“一病有一病之主方,一方有一方之主药”,换句 话说,也就是“一病有一病之主药”)等历代医家而又有所发挥。如同是需要用活血药,若遇崩漏、月经量多等属于出血性病症,常用刘氏三炭之类;若遇痛经等病 症,则常用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索等品;若遇闭经、不孕症等病症,则又常选水蛭、肉桂、土元之属等等。又如同是需要养阴补肾,一般病症,常先杜仲、淮山 药、枣皮之类;若遇不孕症,则常选枸杞、菟丝子、杜仲、补骨脂、鹿角霜等调补奇经之品;若遇习惯性流产则更增淮山、枣皮、桑寄生等补脾肾固胎元之品;若遇 妊娠腰痛,则又减性温之鹿角霜(兼有活血作用)、补骨脂等。再如同是需要安神,一般病症,习加酸枣仁、炙远志之类;若遇脏躁则常加甘草、小麦、大枣、百合 等品;若遇更年期综合症,则又常加龙齿、小麦、百合等品。又如乳胀,常加鹿角霜、腊瓜之类;乳房肿块则又常加土茯苓、土贝母、鹿角霜(片)、丝瓜络、橘 核、蒲公英等品……。此类变化甚多,且常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试举病案二则,供参考。

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中医的传统和出路.陆广莘

欢 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去年,韩剧《大长今》热播的一个出人意料的效果是,重新掀起了国人对中医的热情。尽管有着几 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中国的国术,尽管中医即便在今天仍在创造这又一个医学奇迹,尽管中医被西方人称为“第五大发明”,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被中医救治、滋 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越来越陌生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被边缘化了。那么,什么是中医的传统是什么、它的出路在哪里? 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先生。欢迎您,陆先生。

首先,我们通过大屏幕,一起来了解一下陆广莘先生。

陆广莘教授,1926生于浙江,是当代著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央保健局高级顾问。他18岁拜师学医,早年师从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等中医大家,50年代又考入北京医科大学系统学习西医理论。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中,陆广莘教授以其精湛的医术和独特的医学理念在中国中医界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中国中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持人:陆老,刚才在短片当中,我们知道您出生于1926年,那算算今年应该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但是见到您,我想如果不知道您的年龄,可能以为您才只有50岁出头,不知道这么年轻的外表和中医的养生之道是不是有关?

陆:可能吧。我想,第一是爹妈给的遗传因素,第二是心态,第三呢中医这门学问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给了您什么样的帮助呢?

陆: 一个就是吃的很少,吃的很少,第二,基本上没什么太多禁忌。姜太公叫做百无禁忌,别搞那么多清规戒律,潇洒一点,洒脱一点。

主持人:最早您是怎么走上中医这条道路的?

陆: 我原来是学工的,在日本鬼子的时候,抗战,我学不下去,我们学校的工厂就被日本人没收了,我住的地方被日本宪兵队包围了,这样的话我就逃了。逃了以后就回 家没事怎么办呢?家里父母说,你总得学个本事吧,学个能够混个饭吃的吧,怎么办呢?学一个自由职业,这样就学了中医。

主持人:那后来您进入了大学去学习这个西医的理论,有没有觉得不适应,有没有觉得有的理论其实跟您原来拜师、在实践过程当中所学到的一些实用的技能,其实是不那么一样的,有冲突的?

陆:我到北大呢,是中央卫生部向全国60万中医里头准备找60个人从事中医研究工作。实际上没招满60人,全国只招了43人。干嘛呢?到北京医科大学来学习,学西医。目的就是要接受一下西医的思维方法,从而有一个对立的参考系,好像一面镜子,当你有了一面镜子以后,你就才能找到自己脸上的东西了。

主持人:您通过这面镜子,找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陆:我毕业以后,一直在西医院里呆了30多年,跟西医同道们一起工作,更通过这面镜子里边更感觉到中华医药是一个全世界的一个财富。

主持人:这些年呢,先生是走南闯北,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我想走到不同的地方可能也会了解到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于中医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什么事情让您印象特别深,让您觉得特别自豪,觉得中医其实是我们的国粹,应该让它好好地保留下来?

陆:应该说中医当前的形势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全世界大概有140多个国家都有中医,我90年 代初到美国去,我发现,我们北医的有许多原来我的西医同道,有的搞骨科,有的搞别的,都到那儿当中医去了,用中医的办法去为当地人民服务了。我觉得这是一 个很值得高兴的事情。所以我说中医队伍是越来越扩大的,特别是国外,但国内就不一定。国内很多中医同道,好像对中医自己缺乏自信,根本理由就是他缺乏实 践,缺乏用中医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实践,他没有从这里边尝到甜头,大概是这么一个问题。

主持人:看得出先生这么多年来作为一名老中医,对中医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所以我想,接下来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欢迎陆广莘先生给我们进行演讲《中医的传统与出路》。

陆:《中医的传统与出路》这个题目,社会上非常关注,或者说中医本来是什么传统,本来面目是什么。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我大胆说一句,百年来,实际上我们中医的传统面貌是被扭曲了,被扭曲了,包括我们的教科书,恕我直言。所以我想对《中医的传统与出路》,我换一个题目来回答,叫中医是怎么大难不死的,是不是比较现实一点?百年来我们遭受了什么大难呢?最早就是1912年我们定大学的教程的时候,就把中医排斥出教育系统之外,就包括我们的北大。然后大家请愿,告到教育部,当时教育部长叫汪大燮,就是决心废止中医,不用中药,这是教育界头一个向中医开刀。1929年,南京政府,刚才我说1912年 是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居然通过了一个《废止中医案》,从行政上废除中医。那么为什么两届政府对中医都要这么下狠心呢?理由,中医不科学。这个“中医不科学 ”的命题怎么来的呢?来自于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梁启超当时提个问题,就是说中医“尽能愈病”,尽管你治好病,但是没有人能够把中医的愈病之理,治好病的 道理说清楚,这个问题叫“梁启超问题”。然后接下来1915年,陈独秀《给青年的一封信》里边提出 来,这是因为中医不知道科学,或者中国的医学不知道科学。理由有三条,第一条不解人体的构造,没有解剖学,没有解剖定位。换句话说,没有现在说的药理的作 用八点。第二条,不重视药性的分析,没有药物的化学分析,或者叫成分论,有效成分论。第三条,“菌毒传染更无闻与”,细菌和病毒的传染中医没听说过,符合 事实吗?符合事实,因为中医的发生在五千年前就出现了,不是最近五百年的事。最近五百年以来的,从1543年 的人体的构造开始,我们中医没有等到,没有,不可能等到人体的解剖,药性的分析和菌毒的传染。接下来,也是我们北大的胡适,胡适说了这么一句话,陈独秀说 中医不知科学,胡适说西医能治好,能说清楚他得的什么病,这个病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虽然治不好,但是西医是科学的。因为它回答了病在什么地 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是科学的。中医呢,他说中医啊,能治好他的病,就是说不清楚他得的什么病。就是中医说不清楚这个病在什么地 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就是中医没有病因,病理,病位的,没有解剖学,这样呢中医不科学。所以中医不科学,严格说来是中医不认识病,所以不科学。

陆:因此到了1935年, 《中华医学》杂志的总编余云岫就提出了“废医存药论”。废,要废掉什么呢?中医的诊疗思想,就中医的阴阳五行,三部九侯之谬,作为废中医的诊断理论而有 余,中医的诊断理论没用,中医诊断理论不知道这个病在什么地方,而诊断的是阴阳五行。第二,治病必求本,用药如用兵。这两句话,作为废中医的治疗思想而有 余。好了,中医的诊断,治疗思想都没有了,但是中医能治好病,这点也承认。他就说治好病的道理在哪里?就是药物方剂,就在药物方剂上。所以研究国药,使用 成方,发扬国产药物而有余,所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20世纪以来,基本上就是用病因,病理, 病位的疾病分类学的诊疗思想来研究中药,研究针灸有效没效,有效在什么地方。解放后,第一次药理学会交流了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和研究院所筛选中药的成果,所 谓筛选,药理筛选,就是用病因,病理,病位的药理学,就是能不能消除病因,能不能纠正病理,能不能作用于八点,这样一个药理学观念来筛选中药的结果,很 惨,绝大多数的中药是阴性结果,这句话是很客气的,就是没效,。少数阳性结果的,有点效的,比同类的西药大大地不如,有点降压的作用不如一瓶呱乙啶,有点 降血糖的作用不如一点胰岛素,有点抗炎的作用,抗菌的作用,不如一点青霉素,完了。1961年,1962年, 这个时候中医工作大滑坡,原来进入医院的那些中医大都退出去了,但是很奇怪,苏联远东研究所研究我们东北三味药,一个是吉林的人参,一个是辽宁的五味子, 一个是黑龙江的刺五加。他们做实验就发现了三个现象,一,血压高的能下来,血压低的能上去,二,血糖高的能下来,血糖低的能上去,白细胞高的能下来,白细 胞低的能上去,这三个现象。英国《New 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就引用苏联的研究我们东北的三味药,结果它说,人参在中医里头是作为药中之王,上品,它之所以如此,因为中医强调是内环境的稳定以抵抗疾病胜于治疗疾病,就homeostasis,稳态,胜于直接治疗疾病,这是60年代。为什么60年代会出现这样一个命题呢?60年 代是一个重大学术转型的问题,这是第一,就是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揭露了什么,揭露在农学里边农药和化肥带来的祸害,这个不用展开 了。医学界向农学进行学习,就发现我们医学界所用的所谓抗菌素什么等等相当于农药,我们的激素,维生素相当于化肥,所以人们就警惕了,说到70年代开始发现药物病,药物公害的问题,现在证明WHO,全球死亡的三分之一主要来源于药物的不合理的使用,药物祸害。药物祸害带来个什么问题呢?药物大量淘汰,更新,很快新的药,新的药出来没有三年五年又完了,从磺胺到青霉素,一直到万古霉素,寿命很短,就是它的寿命很短,淘汰率很高,因而研究费用也很高,从而不断地提高了医疗费用。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结果又带来了对社会服务的分配不公,有钱人治,穷人就是因病致贫,因贫反贫,这样的命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性的医疗危机,这个医疗危机一直到了93年,有14个 国家进行了一个国际研究计划,这国际研究计划的题目叫什么?《医学的目的再审查》,就是医学到底是干什么的?搞了几千年的医学,医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医 学的目的再审查》特别提到这个当代的世界性的医疗危机主要来源于近代医学模式的针对疾病的技术统治医学的长期结果。什么叫针对疾病的技术?无非是侦查技术 和治疗技术。什么叫侦查技术啊?是努力找病,我们现在发明的那些仪器,千方百计找病,然后我们发明的药物,千方百计地除恶务尽。

陆:那么这个想法是很好,但是效果呢,效果不行,这刚才说了,带来了世界性的医疗危机。那么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下,从60年代以来到了70年 代,就人们提出命题了,就是药物病这样猖獗的情况下,从哪里去寻找健康的钥匙,这个命题来了,就医学要不要承担一个从哪里去寻找健康的钥匙,而不仅是找 病,这样一个命题,所以西方实际上不断地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很难,怎么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化呢?这就是给我们中医带来命题,带来一个历史的责任和世 界的责任。

陆:跟西医不一样,西医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中医的传统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两句话是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 对中医问题的一个批示,说中医药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宝库,是吧,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八个字对我很有启发,中医药之所以大难,就是因为它不是努力找 病,除恶务尽,它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所以中医药的传统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努力发掘什么,努力发掘你身体自己的防卫抗病能力,有没有,那就说93年,美国邀请我去讲学,给我出了个题目,叫做healing force,就是人的自我痊愈能力,你伤口好了,谁长好的,是你自己长好的,对不对?

陆: 所以中医的传统一言以蔽之,就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那么它的诊疗思想就是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它是个实践必求于本,并不是认识论必求于本,这是 一个重大的区别。所以两首歌曲,一首歌曲就是,你从哪里来,对吧,这是西方的思维。东方的思维是什么呢?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生命是,用中医的说法叫神 转不回,回者不转,生命只能往前走,时间是不可逆的,今天是2006年的228, 过了这一天,没有了,只能往前走,时间拉不回来。生命也是的,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只能往前走,所以后悔药吃不了。但是西方科学在物质科学的成就上, 给我们带来一个思维方法,就是,一,向后看,问这个哪里来的,这个桌子从哪里来的,第二,它是什么东西做的,说是什么原料,什么成分,就是微观实体的本质 论,病在什么地方,细胞,分子,往下走。第三,原因是清楚的,现行的因果论,病怎么得的,细菌病毒,病怎么好的,方剂药物,好了,SARS来了,禽流感来了,我们盯住了它的病毒,然后把这个所有该杀的杀,鸟啊,鸡啊,该杀的杀,有病毒啊,但是农业部那天在电视里就说了,现在全球的禽流感,死亡100多,感染者多少,感染者是1000万,1000万里头死亡率100多,它是个冰山现象。那么换句话说,1000万里边,大多数人不得病,只有少数人得病。我们现在,我们现在社会带来的两大问题,一,宣传疾病的恐惧,从而,第二,宣传对药物的依赖,医学有了吗,医学没有了,都是卖药,都是卖药赚钱,医生要靠卖药赚钱,是悲剧,而社会上对疾病恐惧,这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的思维方法。

陆:。 中医的诊疗思想有一句话来归纳,就是寻找健康的钥匙。这个跟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什么关系呢?中国的文化传统叫赞天地之化育,赞天地之化育,天地能够产生 生命,这个概念叫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曰生,大家可能不太注意,但西方一个哲学家就提到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把中国的哲学翻译成英文的话,是不是可以 这样表述,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最为复杂的世界,但是他没写原文,没写原文,原文中文是什么?没有。我一看,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就是宇宙演 化,宇宙演化的最大的伟大的事件是物质世界中出现了生命了,出现生命,这是个伟大的事件。因此中医,就医生嘛,什么叫医生啊?你的对象是生,因此中医的诊 断,阴阳五行,它不是实体论,不是病医学,不是病理学,不是解剖学,是什么?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层次上、调节层次上、稳态的层次上去理解生命,健康和疾 病,这是个非常高档的东西,一般人,物质思维的人不理解,所以所谓阴阳五行是不科学的,你看看,韩国,他的国旗就是阴阳,咱们中国人撇嘴,对阴阳五行撇 嘴,实际上说明你是很粗陋,你仅仅是在物质层次上,你根本不懂生命。

陆:五行是什么?五行是神转不回嘛,生命的发展过程嘛,所以说中医的传统是一个学习天地之大德日生,这样一个指导中医诊疗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你这一辈子干什么的,就赞天地之化育,那么我们国家从21世 纪开始提出来科学发展观,其中两个内涵,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背后,潜台词就是长期的是以物为本的,现在强调以人为本,由物上升到人,这里头中间是生,没 有生就没有人。第二是和谐社会,和谐,这个社会从哪里来的,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生有两个现象,第一叫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第二,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是气度多大,你人活,让细菌病毒都得活,你杀得完吗?某种意义上,细菌病毒比你寿命,比你来到地球上还要早,几十亿年就来了,你 才几百万年,你现在把它赶走,不狂妄吗,杀得完吗?第二,你身体里的细菌数是你的细胞数的十倍,细胞数如果是十的十三次方,细菌数是十四次方,你杀得完 吗?你不是狂妄吗?你越杀,生态破坏,微生态破坏,死于微生态,不是死于那个,上边的细菌走了,下边的细菌来劲了,说得再透彻一点。这个人啊,实际上是细 菌、病毒的寄生体,如此而已,你的百年,你牛气什么,你才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所以如果这样,我们有这样的气度,那么我们就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 生长在这个环境,你活我也活,什么?生态。所以中医是一门生态医学,是一门健康医学,是一门稳态医学,是一门动员医学,中医的传统是个生命的问题,是以人 为本和和谐社会,如果我们的中医的命题里头是几千年的忠实地学习天地大德曰生,忠实地执行赞天地之化育,忠实地去寻找健康的钥匙,那么剧毒药,什么砒霜, 我也可以用啊,对不对,铅,我也可以用啊,这个中药里头的,现在好,一有,说这是毒的,开除出去,那个毒的,开除出去,这种医学是太幼稚了,我们医生的管 理,医学的管理这上面,我们基本上还是处在一个物质科学的层次,而没有进入生命科学层次。所以英国的Nature杂志的主编采访,新华社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说21世纪的前沿是什么,21世纪科学前沿,就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或者说生命系统里的信息科学,而中医就是这么一门医学,它不是物质的,也不是能量,是信息的。

现 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年轻人缺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是一个最大的危机,这是自我的他者化,自我从属,是不是,西方一个什么新的,我们就时髦,不知 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各民族中间唯一的一个历史没有中断,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这个民族,所以果然大难,但是可以不死。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 现代医疗占多少,只有8%,比六分之一还少,六分之一是16.6%,它只有8%,所以我们做得不够,现代医疗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只占8%, 所以我们从医的人没有必要骄傲啊,没有必要骄傲,你真正治好病是病人自己的,是神气应乎中的效果,这个药治其外,神气应乎中的效果,是病人自己治好的,你 是依靠它,帮助它,学习它。等到八宝山,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告别了,这个时候泡在药汤里也没用了,你说药万能吗,所以别迷信药物,我 们现在的问题要振兴中医的诊疗思想,它的医学模式,它的理论基础,它的基础理论,这些药和方法都是中医的理论指导下,人们就扭曲了,就是我们把医学降低到 仅仅下医的成分。医已病之病是下医呀,中医分三个档次,上医医国,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人,中医医欲病之病,将要得的病,下医才是医已病之病的。

陆:中医的出路,16个 字,厚德载物,就是大家知道清华的校训吧,厚德载物,就是你这个德行要厚德,你才能把物质科学的成就拿过来,不是排斥它。第二句话,合而不同,厚德载物 啊,要合而不同,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那种把西方的科学称为唯一的科学,就把中医否了,那是同而不合,中医有这个气度,合而不同,各种各样的学 问,物理,化学,我也要,放在适当的位置,合而不同,要和,就是强调综合,整合。第三句话,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在21世纪关键的问题就是自我意识问题,自我的主体意识问题,用费孝通教授说话就是文化自主的问题,文化自觉的问题,自觉,每个人是自己自给自足的主人,不要做贾桂,不要匍匐在人家脚下。自强不息。第四,超越包容,医学是科学吗?医学有必要成为一门科学吗?医学是不是需要还原为一门科学吗?这是1998年 国外的三篇文章。我们的中医就被科学压着呢,中医不科学,所以最近中医研究院变成中医科学院了,中医科学院是不是那个呢,我说有一个问题了,中医是什么科 学,中医是哪门的科学,哪个科的学,这问题经不起追问。但是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我们应该赞成,所以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厚德载物,合而不同, 自强不息,超越包容,个人是如此,中医学也是如此。,

主 持人:谢谢陆先生今天就《中医的传统和出路》给我们进行的演讲。其实关于中医呢,现在有很多的朋友都特别地关心,所以今天我们也收集到了很多网友的问题, 他说他也经常会去中医院看病,这是过去啊,他说但是每次走进中医院呢,却发现这些中医院一样让他去做各种各样西医药做的那些检查,而且呢给他开出来的这些 药呢也常常都是西药,所以他就会觉得说这个中医院是不是披着西医院,啊,这个中医院是披着中医院外衣的西医院,说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是我觉得好像也有点 道理,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问您,还有什么必要去看中医。

陆: 在美国在韩国,你是中医,你就是中医,你就是开中药方子,你不能用西药,我们在德国有个中医院,巴伐利亚州,十几年了,那我就开中药,对吧。就是说能不能 西医,就不要用中药,中医不要用西药,有人建议过,但是由于西医处在一个主体的地位,中医要被批评,说你不懂病嘛,所以就学了西医了。但是学了西医以后 呢,再加上社会上对西医的认可,对中医不理解,所以产生了这个情况,我不能怪这医院,也不能怪这个医生,问题就在于他对自己中医的自信缺乏了。还有一个问 题,社会。比如说你发炎了,你不用抗菌素,最后找你算帐的,懂吗?这是一个社会,所以某种意义上逼良为娼,不是他本人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有一句话,我们听了很久了,我印象,从我小的时候就会听到,常常会有人说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什么疗效好之类的,这句话您信不信?

陆:我是这么想,按照中医的世界观,我们中医强调阴阳,强调阴阳之和,万物负阴而抱阳,那么中和西医的结合,当然比分离好啊,是吧,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家庭有什么不好呢,你非得把他们拆开,所以中西医结合是好的,问题在于执行。

陆:怎么执行。1998年, 朱容基总理这任提出个命题,就是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个命题,叫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我在讨论时候有一个发言,我加了四个 字,只有大力发展中医药,才能促进中西医结合。结果呢,讨论了以后,我们的卫生部副部长他告诉我,他们也做讨论啊,说你,老陆啊,你是少数派,他们认为中 西医结合才能发展中医药,我的观点,只有大力发展中医药才能促进中西医结合,好像一个木桶理论,中西医结合这个木桶,如果中医的这个桶比较矮的,那么中西 医结合上不去的,我们的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很低,所以现在中西医结合不行,是没有好中医了,责任在中医,如果有很好的中医,很好的西医,这个结合当然是对老 百姓有好处,所以我赞成中西医结合,但是这个中医自己认为我这个浅薄的一点西医的知识,浅薄一点中医的知识叫中西医结合吗?那个就假的,那假冒伪劣。

主持人:好,谢谢您和我们网友做的交流,谢谢。今天在现场,我知道还有很多朋友可能要么是学中医药专业的,要么就是对中医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哪位有问题想和陆先生来沟通的话,请您举手。

提问1:陆老,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在2003年的时候,世界范围内SARS猖 獗,那么最后我们中医介入以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前一段我看到一个报道,就是说我们中国的中医在河南省有这个用纯中医治疗艾滋病取得不错的疗效这样的 一个事情。那么我就想请问您,咱们现在就是世界范围内的禽流感流行,我们是否同样可以用我们纯中医的这个理法,方药,来攻克这样一个问题?谢谢。

陆:这三个病基本上都是病毒性疾病。SARS开 始的时候,我们请了广州的中医学院,中药大学的教授到科技部来汇报。但是到了北京呢,它列为《传染病管理法》,作为传染病。《传染病管理法》规定中医没有 传染病病房,你不能插手,所以我们给中央写了报告,那么对于这种病毒性疾病,应该说中医的办法比较多了,我有两句话,一句话叫给予出路的政策,第二句话叫 不要关门打狗,这是03年很多记者来采访我,我的观点,就是当机体在发烧,在这个,就是你帮助给他 出路,给予出路的政策,不要关门打狗,在里头使劲杀,使劲杀,结果呢把你这脏器都弄坏。然后他说,中医怎么预防啊?我说这个病不是长驱直入到肺吗?在长驱 直入前,这个上呼吸道的防卫功能正常的话,它不就不至于到了这个肺吗,是吧?好了,那么提高上呼吸道防卫功能有什么办法呢?我说很简单啊,冷水洗脸,热水 泡脚,坚持冷水洗脸,热水泡脚,然后呢熏一点醋。那说你们就开个方子吧,好,我就开个方子,一个萝卜,一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片葱白,再来点香菜,熬一 锅汤,大家全家吃。好,结果电视里一出去以后,内蒙的萝卜涨到八块钱一斤,我说好啊,老百姓,让他们赚点钱吧,农民太苦了,没有药,就是食物。我想针对病 毒性疾病,中医应该是可以发挥它的优势的,关键,真正学好中医的基本领域。

主持人:好,谢谢。

提问2:陆老,您好,很荣幸今天来到这里听到您精彩的讲座。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您能不能谈谈中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关系?谢谢。

陆:中医,几千年的生长,发展,就是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间生根发展的。而文化,刚才我说了,文化的culture, 这个拉丁文的原意就是栽培,就是养育,古英文就是耕耘,实际上对于生命体的培育。这种文化背景,它不是仅仅是物质科学的东西,是吧,而是对生命的一种赞天 地之化育,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做《种树郭橐驼传》,这个姓郭的这个人驼背,他种树种得特别漂亮,种一棵,茂盛得不得了,人家问他,你靠什么,顺其性,顺 其性是说庄稼要顺其性的,什么时候应该培土,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这个,对吧,都有这个,所以时间的概念就特别重要。上午和下午不一样,对吧,这个节气 跟那个节气不一样,这中医的治疗就是这样。所以说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中医会长足发展。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在关键,关于人类健康长寿的这样一门医学 上,如果得到更多人的接受,那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可以带动起来,它们是互相影响的,不知道对不对。

主持人:谢谢您,谢谢。

提问3: 今天呢非常高兴能听到你们这种畅谈。那么现在社会,我觉得人的压力比较大,竞争的力量也比较重,所以说现在有一个名词叫亚健康,就是大家的心理压力承受能 力就是不太好,那么刚才听到陆老说这个身体的稳态,那么请您谈一下这个身体,心平气和,或者是心体浮躁,那么在维持这个身体的稳态之中占了多大的地位?

陆: 现在有许多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跟心理的压力有关,西方那么大数量的抑郁症,以至于抑郁焦虑,抑郁所自杀,现在小孩都这样啊,小孩念幼儿园,小孩他没有评 上那个的话,他就自杀了,你说这个,这不行啊,心理很脆弱。所以说不要把病和健康仅仅看成是躯体的问题,或者物理化学的问题,心理因素在人的成长中以及他 的健康维持中特别的重要,或者可以说心态决定一切,肿瘤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肿瘤一来,第一是吓死的,这个诊断一来,病人一看,家属一看,医生一看,好 了,吓死了。所以苏珊桑塔格写了本书,叫《疾病的隐喻》,70年代初,这个苏珊桑塔格最近刚去世,她乳癌39年,她就说这个病,癌症啊,第一个来就是自己投降了50%,吓死 , 然后放疗,化疗,毒死了,然后什么也吃不下了,饿死的,这个不是必然。所以说不管你是得什么病,包括心脑血管病,心理因素特别强,所以说现在有一个叫做心 理免疫学,是吧,当你有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免疫功能是好的。所以你刚才问我,我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养生之道,我觉得心态很重要,用老百姓普通的话, 糙话,就是没心没肺。

主持人:好,谢谢您把您没心没肺的这个养生心得和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来分享,非常感谢,谢谢。

中医现代化”是一个提了太久的口号,而中医的传统在哪里,却在有意无意中被忘却了,但是,失掉了传统的中医它还是中医吗?让我们感动的是,陆老80高 龄了,仍然在为中医的未来和出路积极寻找良方,我想有了这种精神,中医的复兴就不会没有希望,我们再次感谢陆老,感谢陆先生今天来到《世纪大讲堂》给我们 进行的演讲,当然还要感谢今天我们在现场的各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老师以及同学们。下周同一时间,《世纪大讲堂》我们再见,谢谢。

(完)

陆广莘:卓尔不群 特立独行

但当你“触摸”到这位亲切慈善的老人的思维时,不得不佩服他卓尔不群的见解和特立独行的医学思想——中医临床有效但用实验方法证明无效,只能说明实验有问 题;医学不是科学,科学也不应成为霸权,医学不必拜倒在科学脚下,中医更是如此;中医的医学模式要比西医高明得多,决不是需要西医弯下腰来拉兄弟一把的境 况,也没有必要永远跟在人家后面跑;中医需要来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卓尔不群的医学见解

  陆老笑称自己是少数派,不过他的医学观点正渐渐被哲学界、科学界、医学界所接受。而很多人也说,中医西医的学科特点、模式、发展等这些战略性的问题,还是去找陆老谈吧,他能把那一套东西说清楚。

  要真正跟上陆老的思维、把他的观点弄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识渊博、见解超前的陆老不仅会讲健康的医学、医学的健康,医学到底是什么?还会 脱口而出《吕氏春秋》、《周礼》、《毛泽东选集》、恩格斯、黑格尔的一些医学观点和《医学的目的国际研究计划》的报告,不仅讲“神转不回,回则不转”,还 会讲“生命的过程是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自我独立性”。一会儿古代,一会儿现代,一会儿东方,一会儿西方,还会说出很多英语专业术语,记者的脑神经不停 旋转,也跟不上陆老敏锐而跳跃的思维。

  ◆陆老最根本的观点是中医要“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 重视人体的这种很奇怪的、甚至是无可估量的自愈能力和生命活力。

  ◆基于这样的思想,陆老有一整套的主张,如养生是上工治未病,保健是中工防病,下工才治已病。

  ◆而治病时也多强调重视人体生生之气的诊疗模式,不是简单地杀病毒,也不能像西医学那样仅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来看待和治疗疾病。

  ◆中医不是问“病从何来”,更需问“治向何去”。

  ◆中医学这种研究人体各关系的学科,从生物进化史的角度看,要比从解剖和病毒病因上来简单地看待疾病的西医学高明而且也复杂。当代世界性的医疗危机,根本上在于只针对于疾病的现代医学模式。

  ◆那么,对待中医学,就应从物质科学认识论中解放出来,从疾病医学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不能用“不知解剖定位、不知药性、不知治病机理”来否定中医这一人类高档的关系医学。

  ◆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中医学更是如此。科学只是对事物分析性的认识论,是已经发生过去了的事情,而医学是实践,是道,是探索向哪里去的生生之道,不适合用科学来评价。探讨中医科学性没什么意义。

  ◆中医的研究也不能像西医那样拆开来研究,“器散则分之”,生命体被割裂开来,生化层次的东西就没有了。

  ◆中医的发展是创造性实践的生生之道,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特立独行的医学实践

  陆老的经历使他对中医和西医、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看得很透。陆老1927年生于江苏,15岁考入高中工科,那时崇尚机械文明 的他也是瞧不起中医的。抗战后,他回家为学一技之长,先后拜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为师,东西方文化的背景差异、有机论与机械论的观念冲突,中医关于目标 动力实践论和西医关于溯因分析认识论的巨大碰撞,是他初入中医之门、思维方式格格不入的重要原因。三位老师不仅给了他诊病的技术,更给了他高层次的指导思 想:在“发皇古义”基础上“融会新知”;欲求融合,必先求自我之卓然自立;对疾病的对抗疗法要“心知其意,不为所囿”。在老师的引领下,他后来渐渐改变了 对中医学的看法。

  1952年,陆广莘考入卫生部中学西班,在北医系统学习西医时,他常常和老师的意见相左。

  西医病理学老师说肝硬变→die(死亡)。陆老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南方治过肝硬变,给他们治好了,其中一个女孩子还结婚生了孩子,肝硬变是可以逆转的。

  上世纪60年代,陆广莘的脸上长出了蜘蛛痣,掌心变得发红,各种化验指标都说明他得了肝硬化。他开始了用自己的思路给自己治疗:一是相信肝脏的再生能力,二是阻止炎症的不断发生,三是减轻肝脏的负担,就这样他一步步好起来,到80年代初完全康复了。

  1957年,陆广莘毕业分到中央人民医院中医科,在全国一流的西医院看了30年的病,组建了第一个西医院的中医病房,所以他非常了解西医和中医 的差别,中医不守旧、不迂腐,但中医不是万能的,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陆老的这一观点不只是感情上为中医振臂高呼,而是上升到一种学术的高度,后来明白他想 法的人都说他高瞻远瞩。

  1963年,陆老发表了《王履医学思想》,王履指出对抗疗法的“治其旺气,是以反也”,就在于“粗工不知求属之道”的观点,由此他提出血压血糖 不应当是治疗对象,不赞成肝炎患者大量吃糖,再障大量输血,肾炎严格限盐,这一观念在文革中受到批判,被指责为把病人当试验品。

  陆老早年在人民医院从事过乙脑、急腹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肾炎、高血压、哮喘的中西医治疗和观察,但后来没有着眼于一病一方的研究,而是从战略的高度彻底地思考了中医诊疗的本质和中西医医疗模式的不同。大道无术,也不知道一路独行的陆老有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1983年,陆老奉调中国中医科学院任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他倡导中医思路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实验室后来发展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他提出了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互动并进的观点和“旁开一寸,更上一层”的研究策略。

  法无定法的养生原则

  陆老在生活中非常平易近人。今年82岁的陆老从相貌上看也就50岁左右,走路上楼下楼还两步一跳的,绝没有耄耋之年的老态龙钟。陆老的养生原则 是天道自然,百无禁忌。陆老是父亲老来得子,家里认为其先天不足,特让他吃百家奶长大。陆老从小就特别聪明和调皮,家里很娇宠,吃饭很慢,饭量很小,想吃 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到现在也一直是这样。一般认为鸡蛋黄胆固醇高,陆老不怕,他倒觉得鸡蛋是胚胎,很有营养,故每天吃上四个鸡蛋。

  陆老自认为对自己的职业还是忠心耿耿的,他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容颜和体力,经常出差讲学,逢人便讲他那生生之道。

  尽管谈的都是很高深的内容,但记者还是深受陆老感染,要知道,对于中医这样的学科,多少人怀疑,多少人迷惘,而学科本身又受到多少无端的指责。 陆老本着中医当卓然自立的民族精神,于高一层次上对中医学的俯瞰性明视,使后学者顿生自信,当然也使中医人茫然无助中寻得精神依靠。

健康医学中医大有可为----陆广莘先生

基于对医学本质的清晰认知,陆广莘教授指出,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由疾病医学模式转向健康医学模式。而中医的理念正好契合了健康医学模式,因此在现代健康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将大有可为。

在接近三个小时的访谈时间里面,陆广莘教授声情并茂对上述观点进行了精彩的阐述。而其准确的记忆、清晰的思路、敏锐的反应,使人很难想象其已经是一位79岁的老人。

中西医在医学目的上的追求有不同的侧重。陆广莘如此向记者进行开场白。对于西方医学,他指出:西方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以病因、病理、病位为目标对象,进行疾病分类学知识体系的构架。它致力于向微观层次发展,期望能够努力发现疾病和确诊疾病,并致力于直接对抗性地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最终实现征服疾病和消灭疾病的目的。

生理医学模式面临困境

对于这种医学模式,美国人G.L.恩格尔早在1977年就对其进行尖锐的批评。他指出:今 天,统治着西方医学的疾病模型是生物医学模型。这种模型,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即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它认为,疾病的一切行为现象,必须用物 理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这是还原论的办法。它认为,任何不能做如此解释的,必须从疾病的范畴中清除出去,这是排外主义的办法。它把敢于向生物医学疾病模型 这个终极提出疑问并主张建立更为有用的模型的人,视为异端。

这种模式虽然非常重视技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步开始显现。陆广莘指出:疾病医学长期统治西方医学,除了导致药物淘汰加快、病毒变异加快、环境污染加剧之外,还导致了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并由此形成了世界性的医疗危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本质不变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G.L.恩格尔提出了著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应该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型实行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极大的拓展了疾病医学的内涵,使其从纯粹的生物医学范畴扩展到生物、心理、社会范畴,重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追根究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疾病医学教条的束缚,开始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首先,最近半个世纪正是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该医学模式却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致使其审视健康、疾病和医学问题时缺乏时代的高度。其次,通过非典的警示,人们感到该医学模式不能最充分地反映更深层、更广泛的疾病病因。第三,它无法体现人类基因组研究以来,对生物医学再认识的大趋势。第四,该医学模式与包括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在内的现代伦理学发展缺乏内在的联系。第五,因高度、视野方面的原因,它限制了医学职能和医学目的的拓展。

健康医学是发展方向

对此,1993年一项名为《医学的目的国际研究计划》的报告有着深刻的认识。该报告指出:当代世界性的医疗危机,根本上是由于主要针对疾病的技术统治医学的长期结果。为此,WHO1996年出炉的《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把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在这种大背景下,陆广莘认为,医学面临着从化学的医学观上升到生命的医学观,从生物医学模式上升到人类医学模式,从疾病的医学上升到健康医学,从对抗医学上升到生态医学的发展取向。

对此,陆广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表示,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功能要从专注于发现和确诊疾病到征服和消灭疾病的疾病医学,上升为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痊愈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为主旨的,为人类生命活动的生存健康发展服务的健康医学。这就需要解决人生存所必须的两个问题:(1)自我的整体保持稳态;(2)对环境的适应。

中医大有可为

而中医学,是在天人之际相互作用中,以人的健康生态和谐为目标,以对人的生生之气自我实现的健康能力和痊愈能力的认识,来决定其养生治疗实践和效果评价的医学。

目的是调动人体内的自康复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用药物杀死病毒。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发现,锥虫红能杀死锥虫。可是如果杀死同量的锥虫,在人体内锥虫红的药量仅为实验室药量的1/6,那省去的5/6药量哪去了呢?那是人体内的自康复能力。中医的精神就是发现这个5/6,依靠和发展这个5/6。这就是中西医的最大不同。陆广莘说。中医的这种思想很好地符合了健康医学的观念。

因此,现代医学向健康医学模式的转变,无疑给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陆广莘指出,中医的发展前景,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很早之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就已经有所阐述。当新华社记者问其21世纪科学发展的前沿和中国的机会时,该主编表示,21世纪科学的前沿就是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而中国传统科学,尤其是中医,擅长的就是这个。

不 仅如此,相比于西医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的医疗费用非常低廉,这就为中医在我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陆广莘一再强调,健康、教育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 础,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明确医疗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指标,不能用市场、利润来分配,它要体现国家的意志,以政府行为来确保全民的健康长寿。其实,我国 能够以全球卫生总投入的1%,初步解决了全球22%人口的初级卫生保健问题,中医功不可没。

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張翠容:從教育看衰退中的香港

一天到某中學演講,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事緣是這樣的,我與高中同學分享對時事的心得,少不免觸及目前金融海嘯的來龍去脈,我好奇問出席的同學,誰有修讀經濟科?然後又問他們課程裏有否觸及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經濟科的同學很熱烈發言,爭相舉手告訴我,他們學了甚麼,這倒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向同學發問時,我表示了解問題之前,首先要掌握不同的觀點與角度,我認為香港中學課程太單一化,沒有提供多角度的思考,因此,我猜想經濟科也如是。

誰知同學們反駁我的看法,指他們在課程中雖無馬克思,但仍可讀到不少經濟學家的學說,然後逐一數出來,還特別提到張五常,他的產權論是會考必答的試題。

我忍不住笑了出來說,同學們,你們剛才所列舉的經濟學家全屬同一思想陣營,這包括張五常在內,都是新自由經濟學派,那又怎麼算是多角度?

同學們對馬克思學說一無所知,這是否因為有關部門認為馬克思等於共產黨,所以絕口不提,還是只希望培養經濟科同學將來可乖乖的為香港的自由經濟服務,不要太批判了。

從中學開始洗腦,不知大學的經濟系又如何?不過,從金融海嘯到香港的最低工資,來來去去只聽到芝加哥學派的雷鼎鳴教授在指指點點,似乎就沒有其他學派的經濟學家發表不同意見,難怪連中學生也發表最低工資會加劇失業等老掉牙的論調。

打開會考的經濟教科書,當中如何理解工資?這不外乎是一種價格,最低工資就是為價格設下限,此一舉動明顯是干預自由市場,要老闆多付工資,自然便要減人手啦!

但,現有的工資水平是否就等於市場工資,而勞動力和失業率又如何計算?中學課本實在有很多不足之處,而且好有問題。

香港雖然沒有民主,卻為擁有自由而感到驕傲,這包括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資訊自由,想不到教科書卻扼殺了學生們學習多樣知識的自由和權利,在這方面與獨裁國家其實沒啥分別。

去年在古巴與一位當地年輕作家聊天,她好奇問我,馬克思主義以外的其他學說是怎樣的一回事?她表示自小只被教導一種主義,老師們都說這是唯一可行的主義, 而且是對人類最好的主義,可是有着求真之心的年輕人,怎會滿足於此,怎會甘心被洗腦?當主義變成教條,人類社會還會有進步嗎?

我以為在古巴及類似的地方才有此一經歷,怎知標榜自由的香港,也一樣做着同樣的洗腦事情。

我告訴學生們不要這樣傻啊,以為讀着好幾個經濟學家的思想就叫做多元化,讀來讀去也只有一套,這種教育不叫做洗腦,又叫做甚麼?

好了,我囑咐學生們小心被洗腦,在極權國家那種洗腦叫硬洗腦,在自由世界那種洗腦叫軟洗腦。過去八九十年代,全球便是給新自由主義在洗腦,傳媒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趕快買本馬克思主義漫畫版看看吧,要追趕潮流呢!因為新自由主義瀕臨崩潰的邊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再度流行起來,歐洲那邊正在熱炒《資本論》。那麼同學們是否好應該也去了解一下 !

老實說,香港的學科變得太技術化,為甚麼香港每個範疇都是這麼浮淺?連政府領導層也一樣充斥着一大群技術官僚,哀哉,香港的衰退看來不止限於經濟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