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從東莞童工說到向市民發紅包

作者:鄭根嶺

近日廣東省東莞成為新聞輿論熱點,先是童工事件,接著是向市民發“紅包”之意。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讓人不能不扯到一塊兒想,這一想還真是應了那句話“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互相聯繫著的”。

  去過東莞一些電子廠、服裝廠或其他工廠採訪或參觀的人們都印象深刻,在那麼大的噪聲隆隆中,一排排十幾歲的姑娘小伙一個釘一個鉚似地在生產流水 線上忙碌不停,一天下來累得夠嗆,時間一長很容易落下各種職業病。可以說,正是這些外地打工妹、打工仔靠著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支撐著東莞市的經濟發展,若 說首功之臣非他們莫屬,儘管他們收入低微,但工廠主和東莞市財政收入卻主要是他們創造的。東莞目前有戶籍人口170多萬,而常住人口則有800多萬,這 630多萬的外來常住人口中,絕大多數無疑是全國各地的打工仔、打工妹。

  當然,這些人之所以背井離鄉、拋家別舍前來東莞打工,是因為來打工比在家鄉受窮要好得多,這是中國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所造成的一時無法逾越的障 礙,也是東莞童工事件中四川涼山小學生被黑工頭拐騙到東莞來做工的本質上的原因。反觀東莞當地人呢,由於面向外來打工者的房屋出租收入頗豐,加上集體企業 或集體經濟收入方面的分紅很多,根本沒有生活之憂,也用不著辛苦工作。不少東莞本地青年,不工作,天天東游西逛,吃喝玩樂,還無事生非,學壞,抽煙、喝 酒、打架,已經成為當地政府和家長憂心忡忡的一大社會問題。

  雖然不能說東莞本地人對東莞的經濟發展沒有多少直接的貢獻,但事實上確實難以否認這一點。這是沒辦法的事,誰讓人家出生在靠近香港的沿海地區 呢,反正外商就是喜歡來這樣有地利之便的地方設廠開店,而不願意到中國更多的偏遠地區去投資,而內地和偏僻地區的年輕男女只能不遠千里來東莞打工,心甘情 願地“享受”工廠老板們的“剝削”,只為了獲取比在家鄉累死累活也掙不到的那份相對高一些的收入,這固然不能稱為人間悲劇,可離喜劇的境界也相去甚遠。

  因此,我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其“受澳門啟發”向市民發紅包(臨時生活補貼)的動議是好事,但在具體操作 過程中是不是也別機械式地照搬澳門的做法,即別給本地戶口的居民發得多而給外來務工者發得少,畢竟外來務工者是創造東莞市財政收入的主體,離開了他們,不 光東莞市難以得到這麼強勁的經濟發展(有報導說東莞市年GDP三千億富可敵省),而且本地居民將不可能得到房租和分紅等“食利性收入”,所以應該給他們以 必要的“回報”,這等於一方面感謝其對東莞市的巨大貢獻,另一方面也是雪中送炭,因為這些低收入的外來工,對CPI的上升更為敏感,而具有天然優勢、多系 “不勞而獲”的本地居民,你發不發給他幾千元、幾百元錢,根本不會在乎,本著“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原則,這紅包也應該主要面對低收入的外來打工妹、打工 仔。

  東莞出現四川涼山(也許還有其他地方)被拐騙來的小學生童工,作為工廠主或當地勞動管理部門難辭其咎,溫家寶總理已經要求嚴肅查處。東莞市委書 記兼人大常委會主任提出向市民發放“臨時生活補貼”(俗稱“紅包”)以應對物價上漲,同樣引發社會輿論的關注。從童工事件看紅包之議,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既思考東莞過往的經濟發展動力,又聯想到社會公平。因此,東莞市要發的CPI紅包,應該首先考慮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而又亟需雪中送炭的外地務工人 員,而非已經富得流油、坐收漁利的當地居民食利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