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转贴:苦难的中医历程(三)

作者:杏林一卒

  我的诊务蒸蒸日上,我决定晚上再开辟一家药店,希望多挣一点钱来贴补家 用。这些年妻独力持家,够她受的了。于是联系了一家离住处很近的药店,晚上6点——8点坐诊。十一月末的一个晚上,我正在药店读医书,一位女士走过来请号 脉,我仔细的平完脉后对她说:“你双脉迟大,重按无力似有低血压,应多加锻炼预防脑血栓发生。”她则笑言,无事。不想一个月后,该女士再来求诊言:“果如 先生所言,发生了一次轻微脑血栓,现右侧肢体乏力、发麻、请求诊治。”我为她开了补阳还五汤加陈皮七副后,该女士自觉乏力减轻,再请处方,我则将生黄芪加 大令其再服七副,一个月后,恢复不错。正是这位程女士,日后为我介绍了不少患者,顺利的开辟了市场,至今我们相处似亲人,时有往来。

   我对脉学的体会最初并不认可,我以为除了心脏有病可脉出,其它病怎么能反应出来呢?只是古人故弄玄虚罢了。随着行医时间的延长,我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就在 我晚上坐诊不久,一位男士请为诊脉,我诊毕断言其曾有过大失血类疾病,该男子大为佩服说:“我有一次拔牙出血不止,差点送了命,”并说:“我找过这么多中 医诊脉,只有你说出来了”我则对曰:“偶中”其实在他之前,有一位邻居曾患胃穿孔大出血,在医院治愈后,乏力、怕冷请我诊治,既是相类似的脉象,大约相当 于中医所说的芤脉吧。前面根据脉象断程女士之病,随有偶然性,也并非子虚乌有,是有临床体会的。某次,邻居请为其丈夫诊病,其人体瘦数天前突发脑血栓,右 侧肢体不遂而住院医。院为其股动脉给药,上午用药肢体即可行动自如,下午仍然不遂,如此一月不见恢复,请我为其处方,我诊脉为迟大有不足之象,辩为气虚血 瘀乃用补阳还五汤与服,十剂后行走有力,连用一个月肢体功能恢复不少。又一次,同学之父患肢体不遂脉亦迟大无力,我为其处方大剂补阳还五汤,不想服后胸中 似有一物横而不下,异常难受,于是咐原方加陈皮十克服后即解。从此我每用补阳还五汤时都少加陈皮,有时也加土虫,临床体会效果不错。王清任《医林改错》大 家不妨一读,其人质朴少文,而其方临床应用多效。通过临床体会,我认为脉学对临床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但要四诊合参才能更好的诊治疾病。这一点只要熟读伤 寒论并结合临床的人都会有体会。

  就在我为程女士诊治不久,她为我介绍了一位姓张的男患者,自诉全身发痒已有二十年了,起因为年轻时长 期用凉水搽身所至,至今每日必用扑尔敏才能止痒。我根据病因认为是风寒湿郁于肌表不得外泄所致,于是为他开了消风散五付,五天后复诊自觉无明显效果,我据 症分析似为开泄之力弱的原因,于是原方加麻黄、桂枝令服又五天复诊痒止大半,于是乘胜追击续进五付其病若失。至今已停用扑尔敏,病未反复。事后思考,此症 若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或许取效更捷。

  在成功的诊治该患者之后,晚上的诊务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记得有一个晚上来了五个女士,一问才知道, 有张先生的妻妹,程女士的同志等幕名而来,我则细心诊视不敢有丝毫懈怠。其中有位郭女士头痛多年,每日必用去痛片维持,自诉得于一次感冒之后,我则据症辩 为外感后余邪未尽之头痛,用桂枝汤合川芎茶调散合方与服,为了保险加蜈蚣一条,七天后该女士电话回复其病若失。就这样在程女士等人的热心帮助下,我的夜诊 患者量不断提高,在市内中医界也有了一点小名气,就在我的门诊量节节攀升的时候,我有了再次深造的念头,而这想法的产生则原于几次失败的案例。

   某次,我正在某某药庄坐诊,一位姓邱的男性患者幕名求诊,大约五十几岁的年纪,已确诊为右腿脉管炎,下肢疼痛、发凉、我诊察后为他开了温通血脉的方剂, 十天后复诊自述疼痛减轻,于是前方续进十付,不想服药期间病情发展,小趾溃破,患者求治心切转请某专科诊治,十天药费五百元,不见效果此时小指已渐有脱落 之象,复请我诊治,对于此类疾病我并无多少经验,于是为他推荐王姓中医诊治,治疗了一个多月,似乎有了效果,疼痛减轻,破溃处渐有收口之象。一天患者打电 话给我说:“沈阳有一家医院采用(似乎叫肝细胞移植)先进的国外技术治疗脉管炎效果不错”我则劝其谨慎选择,然而患者治病心切终于还是去了那家医院,治疗 费花去几万元,回来后不见好转,终于还是截了肢。事后我问患者,为何不再请王姓中医治疗,该患者直言,态度傲慢、言语不堪忍受。

  关于 王姓中医我想说几句,这是一个自学中医的青年,而自学之起因则源于他自己曾是一个脉管炎患者,得病那年刚刚22岁,家中为治病典当怠尽而收效甚微,于是愤 而自治,不想竟渐渐康复了。因病习医、因病而渐悟中医之博大精深,他常言是中医就了我的命。从此虽然无执业证,却常常为人看病,而所治大多是脉管炎之类的 西医无好办法的疾病,由于常去某某药庄买药,所以与我相识。作为同道我佩服其对中医之执着,因而常相探讨医理。他治脉管炎的处方确是不同寻常,用药以大剂 破阴兴阳为主,佐以活血通脉,而其言语确有自负之意。我真心的希望他不断的提高中医知识考下医师证,光明正大的行医,中医界需要这样的人才,同时也真心的 希望他提高修养,做一个既有水平又有修养的好医生。

  前面提到的邱先生虽然没有看好他的病,我们却成了好朋友,他家里人有病仍然请我诊 治。我体会行医,水平是一方面,人品也是一方面,如果你尽到职责认真的为患者服务,患者就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拥护你。徐灵胎先生的医论多么发人深思呀!我劝 行医者仔细看一看灵胎先生的书吧!多年来我一直秉乘简、廉、效的原则为人诊病,我不会为了多拿一点提成开大方、贵药,因此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拥戴,这也是最 底层的我能站住脚跟,生存下去的原因。

  通过邱先生的病例我萌生了再去深造的想法,在接下来的几个案例中我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一次,李春芳老为我介绍了一位姓王的中年女性患者,双髋关节疼痛多年,在多家医院诊察有说,是髋关节炎、有说是风湿、也有说是股骨头坏死、总之诊断不 清,服药罔效,我看她体胖、苔腻、脉细、认为是体内水湿偏盛复有风寒侵袭之痹症,于是用健脾化湿、兴阳除痹的方子,治疗二个月随有小效终未治愈。又有一位 姓王的阿姨七十岁上下,四肢肌肉疼痛、口干、舌红请我诊治,先后用白虎汤加味,当归六黄汤等方治疗无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定诊为风湿性肌肉痛,服激素症状 得到了控制。还有一位老年女性每于夜半自觉有气从小腹升起直到胃脘,即觉心中烦闷必坐起数分钟,才能气下复睡,据症我定为奔豚气,用了桂枝加桂汤,茯苓杏 仁甘草大枣汤等方治疗无效。临床越久越觉医道精深,而自己医术之浅薄,更增加了我二次入京学习的决心。

二次进京

  转眼到了2007年,诊病、看书日子过的忙碌而充实,如果不是祖父的病故,这样的日子还会继续下去。2007年4月12日祖父走了,他没能看到我的成绩,料理完伤事我便与妻商量进修的事情,妻仍向以往一样的支持我,于是开始联系二次入京深造。

   二次入京是仍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还是到临床医院学习呢,我拿不定主意于是询问谭先生,他是北中医的毕业生与我同龄,毕业后被分到传染病医院工作,但 仍然研究中医临床喜用经方,我将他视为师友。谭先生听后说:“还是到医院去能多见一些病种。”于是我选择了一家有名的三甲中医院进修。

   九月,一切准备就绪,患者也大多做了安排,收拾行囊准备进京了,妻默默的为我整理所需衣物不说话,我知道她是不希望我走的,看到这里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 觉,产生了不想再去的念头,三十九岁的我难道就此满足了吗?我仿佛看到了祖父慈祥而殷切的目光,于是咬咬牙踏上了进京的火车。

  一切安 顿好后,我要求先到皮肤科去进修。因为我知道向我们这样在基层的中医是要搞全科的,何况还有刘月桥老师指导我的基础呢。皮科的患者很多,许多病种是我在下 面未见过的,于是认真的学习起来。可是过了不久,我便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家医院的皮科医生诊病往往是中药、西药同时开出,中医处方也少有变化,这对于有中 医基础的我来说是很失望的,于是不到一个月我便离开了皮科。

  接下来转到内科门诊实习,患者仍然很多,所见到的情况和皮科差不多,医生诊病仍然是中药、西药同时开出。回到宿舍我的心情很苦闷,是啊!放弃不错的收入,入京深造不就是想看看京城名医的高明之处吗?中西药并用那叫什么中医,或许真的是中西医结合了。

   夜晚,把我的苦闷和同舍的四位同道说了,不料一位来自江西中医学院的实习同学说:“你还没到病房呢,去病房你会更失望,”我忙问:“为什么”他说病房治 病几乎都用西药。而另外一位早来进修的同行则说出了一个统计数字,汤药使用率不足12%。我不知道真实度如何,如果真是这样那中医院也就西化了。江西中医 学院的同学为我们讲了一件事,令我吃惊不小,说有一位中医硕士(或是博士)的孩子发烧(我想大约是中医所说的外感症吧)自己不治疗,却请协和的专家诊治, 中医的可信度在他的心里有多少呢?

  经过考虑我转到专家科进修,这里是专为退休专家设的诊室,在这里我对中医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天走进专家的候诊大厅,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我想可以看到真正中医大家的风采了,当我急切的步入一个专家的诊室时,却被该该专家冰冷的拒绝了,理由是 我没有带教任务。于是跑到了另一个诊室,这是一位慈祥而敬业的老教授,毕业于某医科大学西学中,我说明了来意后,老人热情的请我坐下,每来一个典型的患者 便耐心的为我讲解西医知识使我内心充满了敬佩。事后我才知道,正是这位老人每有公益活动总是走在前面,用她的爱心旅行着医生的职责,而老人对患者的认真诊 治,更是让我学到了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医生。

  第二天我随诊的是一位内分泌科的教授,也是西学中她热情、善谈,每天门诊量很大,也认真的为学生讲解,在以后的随诊中我学到了不少西医知识。

   在接下来的进修中,我先后随诊过神经科专家、消化科专家、皮肤科专家、心血管科专家等多个专家,他们大多数是西学中,有很深的西医功底,认真、敬业,我 随诊之中有不小的收获,同时也多了一分对中医的担忧。某次,我随一位血液病专家出诊,老先生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诊余他说了一句话令我深思,他说:“这医 院如果不搞西医,早就关门了。”言外之意西医挣钱多,挣钱快。是啊!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医怎样才能生存下呢?

  做为有中医基础的我,还是 希望多学一点中医知识,因为毕竟走的是中医之路。一次,我看到某名医之妻出诊,老实说某老是我敬佩的中医前辈,于是走进诊室说明来意,不想被客气的拒绝 了,我不死心第二周又去请求随诊,再一次被拒绝,我忍不住说了一句,中医若此,前辈有责的话愤而离去。如果不是对中医的热爱,谁还会抛家舍业来学习呢!前 辈中医拿出热情指导后学吧。

  就在我求师无门时,我遇到了一位学养皆优的医学前辈随诊期间收获颇多。某老也是西学中,最初我想也是西医 为主的老师吧,随便看看就可以了,不想第一天随诊令我大开眼界,一位患者在阜外医院诊治,心脏多根血管阻塞无法搭桥,在某老细心诊治下,日渐好转,一位风 心病人,心脏大如牛心,某老随证化裁症状缓解,在一个上午,接触了不少的心脏病人,而且全部是汤剂,这下我来了兴趣,每逢某老出诊我便准时赶到为其抄方, 某老亦细心指点,使我在心血管方面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日出诊、抄方、读书一晃二个月过去了,中关村图书大厦几乎是我每晚必 去的地方,看书直到关门,以致于营业员都对我有了印象,这期间系统的温习了伤寒论,金柜要略,其中李克绍先生的伤寒论专著,谭日强先生的金柜要略浅述,读 后收益不少。由于临证的需要我又系统的读了叶天士的温热论,王梦英医学全集的部分内容,及徐灵胎先生的医学著作。我个人的体会是临床、读书缺一不可,伤 寒、温病不可偏废,但要把握主次。我的经历是先学伤寒,用经方,有了体会以后,在学温病,这是一个源与流的问题。

  在二个月的学习生活中,我我仍然时常想起祖父,回想与祖父共同生活的往事,回想多年来老人对家的帮助。2000年入京,祖父为我打点行囊的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而今老人已驾鹤西去了,妻独力持家该有多难呀!想到这些我便忍不住满眼含泪了。

  不到药店坐诊就没有收入,而进修费则完全自负,家里日常生活的支出,这些都要由妻一人承担,我深知妻的不易,不敢乱花一分钱。在十月末,我决定再找一份工做,来维持学业,顺便访一下京城的中医高人,于是想到了到药店坐诊。

   周六的一天,我到了一家叫某某堂的药店,这是一家比较大的药店,二楼为饮片及中医诊室,为了稳妥我先打了电话,仍是不要底薪的老话,老板听了我的介绍约 我面谈,第二天一早,我赶到了药店,当我谨慎的递上证书时,我感觉到了经理一丝的轻视,当医疗部主任正要同意我试试时,经理却说:“我们研究研究吧,”我 知道没戏了。果然二天后,当我打电话询问时,被告之暂不需要。年龄又一次成了我求职的障碍。

  几天后,我路过一家药店走了进去,调剂员 不在,于是要了电话号码,回到宿舍给她打了个电话,询问可否去坐诊,这是一个不错的女同志,听了我的介绍后说:“我们药店没有坐堂执照,我给你一个电话 号,你问问我的朋友吧。”第二天,我接通了一位姓冷的先生的电话,仍是不要底薪的老话,我知道我没有讲价的条件,冷先生约我面谈,第二天,我带好证件赶了 过去,这是一位热情的青年,看了证件说:“经理出差了,你过几天听信吧。”大约一周后,我打电话询问,被告知卫生局查的紧不改变注册地址是无法在北京行医 的,我又一次失望了。于是把精力用到读书上,这时期大约读了十本中医专著。

  就在我为坐吃山空发愁时,健康报上的一则消息令我看到了希 望,这是一则放开坐堂医禁令的消息,于是又给冷先生打了个电话,二天后,冷先生回话让我到一家有名的大中药企业下属的药店坐诊,第二天一大早,我坐汽车到 了这家药店,这是一间中等规格的药店有诊所,我被安排周日、周一坐诊两天。

  坐诊的第一天,我接诊了一位女大学生,她已经闭经半年了, 自诉由于服用药物所致。我则根据脉证辩为肝郁血瘀,用舒肝活血法开药七副,大约是运气好,三天后,该女生打来电话说,月经已行,而且量较多。我治闭经多少 是有些体会的,记得曾有一位三十几岁的妇女闭经二年多,我根据脉证辩为脾肾双虚,用温补脾肾法制丸缓服,半年后,月经正常。我体会闭经实症易治,虚症丸剂 缓服特别是用仙灵脾、巴戟天之类温肾阳促排卵的药物,佐以山甲等通经往往能有些效果。

  第一天坐诊我看了八个患者,北京的坐诊规则和关 外不一样,关外是免费诊脉,方不外泻,而北京则是看病挂号,方可带走,挂号费按约定比例给医生,若患者抓药则另有提成。我坐诊的这家药店是诊费十元归医 生,药费10%提成,无底薪,这一天我大约挣了一百多元,高兴之余赶紧将这一喜讯告诉了妻。

  第二周,上面提到的女生为我带来了一个患者,这是一个农村考来的女学生,腹胀,已七天没排便了,因怕花钱用了点果导效果也不好,我问了病情后,为她开了调胃承气汤三副,生大黄、芒硝各用15克,咐四小时服一次,次日晨电话追访已便通病除了。

   进入十二月份正是感冒高发期,我则根据经验用麻杏石甘汤例例皆效。记得有一位姓牛的女士怕冷,发热、咳嗽,我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三副热退咳减,再三副病 愈。还有一位叫沈平的女士感冒、咳嗽,在一家中医院打针、吃药效果不明显,而来诊,我则因其体瘦、脉弱、给以小剂麻杏石甘汤加味,六副病愈,我们建立了很 好的医患关系。我的体会是麻杏石甘汤可以用于多种外感症。

  在坐诊中,曾见某医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一小儿咳嗽,其中生石膏用30克,而 炙麻黄用5克,我以为此种搭配是不合理的,因石膏过量会伤中阳,某次,小女咳嗽,我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其中石膏用18克,即觉腹胀不适,加用半夏陈皮生姜 煎服,夜半下稀屎腹胀解除。可见在外感咳嗽中,石膏是要根据情况使用,盲目加大剂量以为消除肺部炎症的做法是错误的。

  大约在我坐诊两周后,既有一些复诊患者了,我知道这与我长期学经方、用经方、简、廉、效的治病风格分不开,然而药店经理则明确指出希望处方开大些。

   十二月份,冷先生又为我安排了两家药店,每周二一天,周五一天,周五出诊的第一天,我感觉到了这家药店客流量的稀少,直到晚上六点我只看了三个患者,我 对每一位患者细心诊治,记得有一位胡大姨感冒后尿不畅伴有胃胀,我据症用了五苓散加减,七天后复诊自言症状基本消失。日后老人为我介绍了不少患者,我用疗 效与第一个患者建立起了信任。

  一次,一位姓喻的患者请诊,自言感冒、发烧已打三天点滴,症状不见明显缓解。我询问,恶寒甚、全身骨节 疼痛,已四五天没大便了,据症我为他开了麻杏石甘汤三副,其中生麻黄用10克,生石膏用20克嘱三副同煮,用五碗水泡十五分钟,大火煮开,小火煮取三碗, 晚上临卧时温服一碗覆被取汗,次日早上电话随诊病去大半,自言服药后周身汗出异常舒服,睡了一个好觉。我咐药量减半续服,药尽病除。需要指出的是,麻杏石 甘汤用于取汗生麻黄用量要重,用于止咳,麻黄用量宜轻,夏月则应慎用,权衡轻重在于个人体会,细心辨证。另外我也曾用于一例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 疗效。

  就这样到十二月末时,我日门诊量已达到十几个,有一次达到十九名,经理一次说:“你没来之前我们是黑色星期五啊!”然而仍然是我的方子小,有门诊量不卖钱的老问题。

  周二的出诊是一家较大的药店,客流量大,但我这次却遇到了一个问题,这家药店每日设二名中医坐诊,和我对班的是一位老年中医,患者根本不给你看病的机会,中医越老越值钱的老话又一次应验了。

  多年来的游医生崖使我有了坚韧和过硬的技术,我相信在这里我也可以开展好业务,于是我延长工作时间,在老医生下班后捡患者,这一招居然奏效了。

   一次,一位姓程的中年男性晚上来诊,自述胸中憋闷,上楼时更甚,我据脉症用了活血化瘀、通心阳的方法,七天后症状有所缓解,连用三周症状基本消失。一位 17岁打工少年,睡醒后面部浮肿来诊,我定为风水用麻黄汤和五苓散轻剂与服,三天后浮肿消退,小伙子感激异常说,没想到用这么少的钱,就治好了病,我则建 议去医院检查一下肾功能,后来竟没有下文,想必无钱检查,症状消失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个周二我正在坐诊,该药店的一位女士询问,咳嗽 有何药物可治,我为她推荐了几种治咳嗽的药物,她则明确表示太贵了,打工者看病多难呀!于是我为她开了生麻黄5克 生石膏15克 杏仁10克 炙草5克两副水煎服的常用方,下周二该女士兴奋的说:“服了两副就好了,这药既便宜,又好使。”我则苦笑着说:“没用的。”谁又能真正理解这苦笑中的无奈 与含义呢!有感于多年学经方,用经方的神奇,我信笔写下了,家无余钱,志存高远,学法仲景,神交古贤的诗句。

  就这样我用简、廉、效的 方法又一次培养了一批患者群,到了十二月末,我的月门诊量已接近二百人,然而仍然是患者多,收入少。我已看到了经理们的不快,但出生于最底层的我仍然坚守 着简、廉、效的防线,这是祖父多年教诲的结果,在信任我的患者身上,我总能看到祖父质扑的身影,于是便不忍心开大方、贵药。

  转眼到了 08年一月分,我每周出四天诊,有了一定的收入,余下三天随师看病、读书、日子过得到也充实。然而一个难题摆在了我的面前,锦州的患者常常打电话来求医问 药,话费不但贵,而且电话不分时间,如何解决呢,我征求同舍的意见,江西中医学院的小伙子对我说:“不妨试试上网诊病吧。”上网对于基层的我是一各陌生的 事物,于是在小王的带领下我第一次走进了网吧,伸请了一个QQ号,开始了网上生活,我为自己取了一个杏林一卒的网名,每周三、周六、晚上八点至十点为家乡 的患者诊病,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看到了网络的方便快捷,我希望利用好这个平台为患者服务和同道交流。

  春节将至,2月2日我回到了家 乡,2月3日既有患者求诊,一直到2月17日离开锦州每日诊病,在患者的信任中,我更加坚定学经方、用经方、简、廉、效为患者服务的决心。期间三十休一 天,初五为祖父选墓、安葬休一天。大家都说,初五下葬不好,可我并不介意,我为祖父选了一块面向东南的墓地,这样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祖父便能看的我前进的 身影,我相信那会给我力量,鼓励我坚定的走下去。

  回到北京又开始了坐诊,进修,半工半读的生活。一次,我正在坐诊,一个患者请治风湿 病,自述下雨天干活受凉所致,全身关节肿痛,已有五年了。我查了舌脉,为他开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细辛6克,调剂员是一个修养极差的女孩子,竟当着患者的面 说细辛6克能吃死人,患者产生了疑惑,我便耐心的解释让他安心服用。其实在家乡行医细辛我是常用5到10克的并无问题。又一次,一个患者外感发热退后,右 下肢膀胱经剧烈疼痛,我为她开了生麻黄6克 细辛6克 附子6克的加味方,调剂员担心出问题,不得已我便另开细辛让患者回家合用,三剂后症状消失。一个中年女性头痛剧烈,伴有干呕,曾用平肝阳药无效,我据症改 用吴茱萸汤,其中吴茱萸用10克,调剂员便让我签字说有毒,过量了,患者服后三剂亦愈。还有一次,我开木通,竟然没有,据说此药有毒。此类事情在北京坐诊 的时间里常有发生,使我感觉北京的中药规则更象是绑住中医手脚的枷锁,成熟中医的用药特点没有了,疗效从那里来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月3日星期一,我正在坐诊,冷先生来了说,找我说一句话,坐下后,他犹豫了一下说:“最近卫生局查的紧,你的注册地址不在北京,还是停停再说吧。”我 一听便心知肚明了,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营业额,于是平静的说:“谢谢你,这几个月对我的帮助,我也进修快结束了,让财务为我结下帐 吧。”

  2007年九月进京到08年三月正好进修结束,我正犹豫是否留下来继续坐堂,说实话三个月的坐诊帮了我不少忙,使我能安心用功 学习中医,我大致统计了一下,在进京的半年时间里,我系统的读了二十几本中医专著,眼界较来之前开阔了不少,但平心而论坐诊的收入并没有在家乡的多,这次 谈话也决定了我回家乡行医的道路。

  就要离开北京了,看着这两次学习过的地方,我生出了一丝惆怅,两次入京收获不少,也有许多对中医未 来的担忧。第一次入京有机会与北中医的大学生们闲谈,竟有读几年中医书方歌不会多少的例子,我希望这是个例才好。第二次入京,一位北中医的本硕连读生说出 了,大家都有一种受骗感觉的感叹,而某中医硕士毕业生求职无门,各招聘单位大多不要中医院校毕业生的现实,更是让中医的前景暗淡无光。

   同学小鹤,高才士也,中医毕业后转读西医研究生,现在一家大医院工作,收入颇丰。某次聚会,直言,不挣钱的行业,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可谓一语中地。是 呀!中医的汤药收入怎么可能与西医的各项收费比呢,中医研究越深入,开出的方子越简捷,可是医院药店要维持日常支出,医生要养家糊口,简、廉、效的方子也 就难有市场了。

  近读陈瑞春先生的《伤寒实践论》收益不少,先生是我心仪已久的伤寒大家,遣方用药简、廉、效、可师、可法,而其把中医 统一到经典上来的论调,更是要言不烦。在序言中提到有社会效益,无经济效益也说明了好中医不挣钱的现状。试想若陈老生存于民间,简、廉、效的处方是否也面 临生存危机呢?各医疗机构只看重营业额,并不在乎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医,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卖钱就是好医生的现状,我是深有领教的,国家怎么办,难道就 这样看着不管吗?

  某次,我问一个韩国留学生,为何不在韩国学习韩医?他则举例说:“在韩国学习韩医就象在中国考清华北大一样难。”可 见韩医的地位是多么高啊!我国不妨借鉴一下韩国、日本的经验或许对中医的现状有所帮助。其实,简、廉、效的处方是应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的,因为患者受益 的同时,也会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医保支出。只有拿出好政策鼓励开简、廉、效的处方,才能使真正的中医生存下去,中医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在离京的前夜展转难眠,也不知道在我的中医道路上,还会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于是写下了,铜头铁骨一布衣,矢志歧黄志不移,前途纵有万般险,一息尚存奋不息的诗句。原用这首诗与如我一样在中医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的同道们共勉吧。

沒有留言: